不建楼堂建学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向继明  

    一边是处于滑坡危险中的政府大楼需要新建,一边是一中发展受限需要迁建,湖北省竹山县的选择是,将新建政府大楼的危改资金用于启动一中的迁建工程,并由此盘活了城区基础教育资源。

    近年来,竹山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科学路径,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迁建一中全盘变活

    启动一中搬迁的2000万元正是计划迁建政府大院的危改资金

    竹山县依山而建,县政府大院和一中曾经都是滑坡体下的重点监控和治理区域。如今,通过滑坡治理的一中已经全部搬往5公里外的一处开阔地,而政府大院还原地不动,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在这早已变形开裂的两幢楼房里照常上班。谁能想到,当时启动一中搬迁的2000万元正是计划迁建政府大院的危改资金。

    “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这是我们对全县人民的承诺。在先搬迁政府大院还是先搬迁一中的问题上,我们毫不含糊。尽管当时一中已经解决了滑坡问题,但如果因为地盘太小而无法接纳更多学生,影响的将是一大批孩子。”竹山县县委书记佘立柱说。

    近三年来,竹山县先后投入2.9亿元重建新一中。将原一中价值2亿多元的资产无偿转给面积严重不足的茂华中学,原茂华中学划归面积同样严重不足的县实验小学。“现在3所学校各得其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迎刃而解。”竹山县教育局局长毛光伟说。

    村里小学大变样

    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上课了,老师心情好了,工作更有劲了

    今年秋季开学,潘口乡潘口塘村小学的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许多在外地求学的学生转了回来,结束了在外寄读的日子。 

    竹山县处于湖北省竹房地震断裂带腹地,全省历史上级别最高的地震就发生在这里。该小学原有教室和学生食堂均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列架砖瓦结构平房,2010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学校曾经对校舍主体进行铁柱加固,但一直没能排除安全隐患。“一下雨就漏水,有几次还掉瓦,幸亏没伤到人。”校长朱明清至今心有余悸。 

    2011年,该小学被列入竹山县学校危房改造项目,村小全部被拆除重建。两年来,不仅建成了新的教学楼和综合楼,装备了全新的微机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音乐美术室,还新建了厕所、硬化了操场。

    现在,110多名学生可在学校食堂用餐,20名学生能在学校寄宿。“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上课了,我们心情好了,工作也更有劲了。”周新意老师一脸高兴地说。

    幼儿园来了新阿姨

    既注重校园建设,也着力师资引进,两手抓,两手硬

    竹山县在投入校舍的同时也投入师资。通过省、县两级统筹,补充教师468名,其中县招编制幼儿教师129名,为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输入了大量急需的新鲜血液。 

    “老师,我又长高了!”12月1日上午,竹山县双台乡育才幼儿园一名小朋友从卫生保健室跑出来,高兴地对老师喊道。

    正在为小朋友测量身高、体重的老师叫郭晓,是今年秋季分来的一名新教师。过去因为缺乏专业医护人员,幼儿园的卫生室一直没有启用。护士专科毕业的郭晓来后,园里按照她的建议,添置了体重计、急救箱以及红花油、退烧药等常规药品。“现在,孩子们在幼儿园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能第一时间提供医疗服务。”郭晓说。 

    与郭晓一同分来的还有幼师专业毕业的师健健,她正在操场上带领孩子们做单脚跳游戏。“幼儿园的课程也需要设计,要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弹跳能力。”师健健解释说。

    双台育才幼儿园这两年补充了4名专业幼儿教师,师资力量上了一个大台阶。

    “原来我们教学不规范。对小班孩子就是哄一哄、做游戏,对大班孩子就教加减法和认字。一批专业教师加入后,多样化的课程逐渐开展起来。现在,孩子们每天的室外活动不低于2小时,以游戏为主。”汪智来说。

    不建楼堂建学堂,即使把危房留给自己,也要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安稳天地。除了注重校舍,还注重师资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竹山县的做法深刻诠释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