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特色课程的润泽中成长
谭刚校长与学生在一起畅谈课程整合后的学习感悟
学生晨诵暮读中华经典诗文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近年来,山东省临朐县新华中学成为了新课改的弄潮儿,学校积极探索,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构建起了富有自身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本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享受到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幸福。
以生为本,以师为根,找准课程建设的最优开发点和整合点
以生为本,明确课程开发目标。
课程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积极实施“生本教育”,提出了“让每一名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有文化、有修养、高素质、高品位”的学生培养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发现现有教材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且内容存在着交叉、重复。例如,人教版语文学科教材以主题单元为顺序编排,但不少单元的课文与本单元写作目标相脱节,语法与课文内容相脱节;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有相同的“路程的计算”内容等,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学校校本课程缺乏全面规划,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决定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并明确了课程建设目标:开发整合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努力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知书达理、乐学善思、多才多艺、善于创新、志趣高远的人。
以师为根,壮大课程开发队伍。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只有以师为根,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其中,把课程开发整合默化为自觉行动,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课程建设才能水到渠成。为此,学校制定了课程建设相关规章制度,成立了课程管理中心,协调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为课程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抓住关键,定准课程开发方案。
课程建设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各学科课程开发与整合方案。学校在综合分析学生需求和教师能力与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认真解读国家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目标;反复解读原教材,比较各版本教材在知识体系的编排、教学内容的顺序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和交叉、重复、不合理的地方,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寻找课程最优开发点、整合点,最后成立学科课程开发与整合骨干团队,对征集上来的开发点、整合点进行分析、商讨和论证,形成了合理的课程开发整合方案。
明确重点,坚定步伐,构建适合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课程体系
课程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更是我国新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新华中学下大力气,实施课程整合,成效明显。
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减负增效。
语文学科的整合——一是学科内整合。变人教版教材的主题单元顺序为文章体裁顺序,课文编排从记叙文到说明文、议论文再到其他文体。在每单元内,按“主题阅读语法写作”的结构方式,将原教材每册置后的汉语知识整合到相应的单元中。在每篇课文后面,结合本课主要内容,设计问题探究、主题阅读、简约写作、快乐积累等内容,供师生使用。整合后的教材《新华·语文》已投入使用,学生的阅读量至少增加一倍,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与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整合。针对语文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学科间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相近的特点,将传统文化的相关篇目整合到《语文》教材中的相应单元中。同时,把《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传统文学艺术进行有机整合,开发了《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传统节日篇》和《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文学艺术篇》。
三是与书法、绘画、表演整合。每天坚持晨诵暮读“中华古诗文”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书法课中书写经典,在绘画课中为古诗词配插图,在综合实践课上排练话剧……
语文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语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日俱增。
生物学科的整合——济南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上册二至四章内容是整个初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学校遵循“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植物到动物到人再到整个生物圈的顺序,整合成《新华·生物》教材,节省了16课时,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地理学科的整合——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的共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初一年级,将地方课程《环境教育》中一单元的“大气”与国家课程《世界地理》中的“认识地球”整合,二、三、四、五单元内容与国家课程《中国地理》中的“自然资源”整合。
初二年级,将地方课程《环境教育》中的健康生活、绿色产业、和谐人居、环保科技、绿色家园等内容,与国家课程中的人文地理部分整合。
同时,对初一地理下册进行有效整合,整合后以大洲为单位进行专题学习,每个大洲的教学内容中贯穿着对本大洲重要地区和特色国家的学习,体现由总到分、由简略到具体的区域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区域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文要素等方面的了解。
其他学科的整合——数学学科构建了以“数学与生活”、“趣味数学”为主线的数学研究性学习体系,以丰富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打开通向数学世界的大门。
英语学科构建了以“快乐英语”、“英语口语角”、“英语视听”为主题的“大英语课程系列”,让英语课程呈现立体化、生活化的结构特征。
思想品德学科将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整合、与家庭教育整合、与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让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都转化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坚持校本课程多元化,实现个性发展。
学校紧紧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在综合分析学生需求和教师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人文素养、学科拓展、科技创新、实践探究、艺体活动五大类校本课程。
人文素养类课程——开发了《中学生文明礼仪》《最炫汉字风》《一米阳光,青春飞扬》《中外历史名人》《说〈三国演义〉》《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学科拓展类课程——开发了《快乐阅读与写作》《初中英语三位一体写作课程》《英语视听》《走近西方快乐英语》《趣味数学》《人在旅途旅游中的中国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等课程。
科技创新类课程——开发了“机器人”、“信息学奥赛”“玩转FLSH”、“程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我们的科幻画”、“快乐航模”等课程。
实践探究类课程——开发了“生活中的统计学”、“家用电器小常识”、“环保在行动”、“我们的小课题”等课程。
艺体活动类课程——开发了“声乐”、“乐队组合”、“健美操模块课程”、“校园足球”、“篮球模块课程”、“排球模块课程”、“乒乓球课程”、“工笔雅韵”、“国画——写意画”、“墨韵书华”等课程。
这五大类校本课程,每一类课程都包含若干项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各类课程互为联系、互相补充,既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又关注群体和谐发展,目前已有31门校本特色课程开课。校本课程开课分年级采用选课走班制,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喜欢,又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
坚持特色课程品牌化,实现自主创新。
艺体活动类课程以美润人——整合音乐、体育、美术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本校实际,开发了艺体教学课程,构建了模块化教学新体系。将教材内容整合成“理论与赏析”和“操作与实践”两部分,“理论与赏析”部分集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与实践”部分以全校统一的校本课程形式完成。每学期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对所设计的模块任选其一,采用选课走班的形式上课,所选模块一个学期变动一次。其中音乐学科在积极融合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同时,还大胆尝试与其他课程整合,如音乐与语文——古典诗词配乐欣赏,音乐与体育——广播操、韵律操,音乐与历史、地理——音乐文化中的民族沿革、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方言习俗等,音乐与英语——英语歌曲传唱教学等。
由师生共同创作的校歌《我们的校园欣欣向荣》荣获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金奖,学生在全国“星星火炬杯”青少年才艺大赛声乐比赛中获银奖,女子排球队获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比赛初中组冠军,男女排球队、乒乓球队、中学生艺术展演连年在全市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科技创新类课程以智育人——开设小发明、机器人、电脑绘画等课程;举办学校科技节,开展生活科技实践,让学生感悟科技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获山东省第三届初中生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7人获省信息学奥赛一等奖,“扬风采”机器人社团在第五届、第六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连夺金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