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及实践
——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学校把“双师”教师的培养与博硕研究生培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要求教师达到“三能”(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实训,也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激励教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支持教师考取相关行业或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达到近300人,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其中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140余名。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西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西昌学院关于加强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的实施意见》、《西昌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等多项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三是强化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探索校内外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把学生就业能力、教师技术服务能力、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把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四维一线”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常态采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沟通制度、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制度。
——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条件。
学校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目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1.7亿元,生均达11085元,有5个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西昌、攀枝花、成都等地建有115个实践教学基地;专任教师中教授(110人)和副教授占48.6%,硕博研究生457人,占专任教师的61.2%;运动场馆9.23万平方米,生均达5.63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89万册,生均达108册。2014年面积达1.6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大楼投入使用,使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转型发展,学院实现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高度融合的理念创新。找到了本科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切入点、载体、路径和方法。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创新。毕业生应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集学术、技术、职业为一体。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创新。针对地级市,强化地方性、突出民族性,开展地级市新建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为民族地区提供人才、科技、先进文化支撑。(西昌学院校长 夏明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