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向着阳光生长
焦海洋 绘
编者按: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有关7至35岁残疾青少年发展状况与需求的研究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在我国,7至35岁残疾青少年是一个数量约为1200万的特殊群体。当我们参加各种社交娱乐活动时,他们可能正独处家中无人陪伴;当我们许多人为工作中的不舒心而烦恼时,他们却在低就业率、低工资中保持着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他们的生存状态到底怎样?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怎样给予他们实质性帮扶?
了解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支持。为此,中国教育报深度版推出“聚焦残疾青少年生存状态”系列报道,分为叙事篇、调查篇、访谈篇,从多个角度呈现与剖析这一庞大群体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状况,同时邀请专家从教育、就业、融入社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再多坎儿,活着也要有笑容”
——残疾姑娘郑庆霞的生活小故事
■本报记者 曹曦
2014年冬至的早晨,雪后气温又下降了,空气清新而干冷。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记者踏上了哈尔滨开往绥化的客车,开始了一次未知的采访。
这次出行显得有些沉重。怎样打开一个没有接受过一天学校教育的残疾姑娘的心门?记者心里没底,有着一丝的压抑。
岁末、寒冬,满目萧条,倏然而过的一切都已进入冬眠模式。挂着积雪的树木、车窗上的霜花、路上的雪堆、呼出的冷气,白色似乎成了冬日里随处可见的主色调。
40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3个小时。在绥化市区的一个普通居民小区,记者敲开了一楼王女士的家门。
迎面而来的是两张笑脸。
前面坐着轮椅的姑娘笑着,瀑布般的长发,长久不见太阳的脸白皙得有些清冷,化着精致的淡妆,粉色的唇膏若桃花,闪现着青春的活力。
后面站着的妈妈笑着,一头白发、满脸皱纹,长久负重的生活让她的身体显得有些佝偻,脸色有些蜡黄,却满是诚意。
“您好!是记者吧?我就是郑庆霞。”可人的笑容、灵动的眼睛、亲热的声音。记者急忙弯下腰,紧紧握住伸过来的手,心头一股热流。
庆霞不算十分漂亮,但很耐看,好像有一股力量拉着你向她靠近。“小时候是爬行,现在坐轮椅,行动起来方便多了。”庆霞的语调很轻松,让人油然而生的怜悯显得很多余。
庆霞的妈妈王阿姨说,庆霞3岁患小儿麻痹症,双腿双脚没有任何知觉,做过很多次手术,却一直也没能站起来。
一厨、一卫、两间小卧室,四十几平方米的房子狭小却很整洁。“这是我的蜗居小屋,进来参观一下吧。”庆霞摇着轮椅,先行进了自己的闺房。
粉红色的床单映入眼帘,一片温馨,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芳香。电脑、书架、梳妆台,每一样都显示出主人日常喜好的痕迹。
肢体的残疾并没有挫败郑庆霞对生活的热爱。“再多坎儿,活着也要有笑容,我都快35岁了,不也一路过来了嘛。”庆霞很爱笑,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声极富感染力。
乐观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历过苦难悟出来的。庆霞说,自己曾经也很难过,也很悲伤,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这孩子太可惜了。”每次听到外人这样满是可怜的叹息,她都觉得很伤心,青春期的时候甚至都不爱出门、不爱见人。
“现在对别人的眼光和议论有了抵抗力,不管听到什么,不管什么样的眼神都能接受了。”庆霞说,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遇到事情,一次又一次自我开导,慢慢地就变得强大了。
郑庆霞出生在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工人。家境并不富裕,为了给她治病,父母背着她跑了很多大城市,几次大手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20岁的时候一家迁到了绥化,父亲做起了机床配件生意。为了培养庆霞的生存能力,父亲狠着心要求她每天早晨7点到晚上5点去工厂里上班,风雨无阻,约客户、谈生意,与各种人打交道,出了问题也让她独自去解决。
“那时候很不理解爸爸,哭过、闹过,觉得很委屈。可是自从爸爸因为癌症去世以后,我才发现就是那10年的辛苦让我变得越来越坚强,面对磨难还依然能够笑出来。”
没上过一天学,没进入过课堂,是郑庆霞的一大遗憾。“小时候看见小朋友背书包去上学,特别羡慕,做梦都想着走进学校的大门。”庆霞说,童年的记忆就是父母背着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不看景、不逛街,就只是去各大医院,看病、手术、住院、吃药……
王阿姨说:“那时候家里没钱买轮椅,孩子就是用双手支撑两个小板凳爬着走的,所以手很大,也有力气。”庆霞伸出自己的双手,手指修长,掌心却有些变形,让人看了有些心酸。
父母的焦急奔走并没有治好庆霞的病。为了让她不至于成为文盲,家里买了很多小人书、画报。“爸妈那时候都忙着上班,我就自己看书、听收音机、看电视,认了很多的字。后来跟朋友开过美容院、卖过服装,算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吧。现在跟别人交流、表达时,一点问题都没有,写字也还可以,就是数学,简单的计算还行,其他科目就都不行了。”庆霞有些羞涩。
“善良、懂事,心灵手巧,除了腿脚不便,其他的一点都不逊色。说话办事都很有教养,只要说上几句话,就不由得想亲近她,我们都叫她青春美少女。”说起庆霞这孩子,邻居张阿姨说。
生活中的郑庆霞特别乐观,常常放声大笑,传递着快乐。“不管遇到啥不开心的事,只要一跟她唠起来心里就舒坦多了。”张阿姨说身边的人都拿庆霞当开心果。
现在,王阿姨有着少许的退休金,庆霞每个月有200多元的低保,母女俩相依在40多平方米的家里,过着简单的生活。漫长的冬季,不便外出的庆霞只能闷在家里,看看书,读读电子小说,聊聊天,刷刷微信朋友圈,晒晒自己的新造型。
青春美少女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郑庆霞很坦白地说出了她的秘密。一年前,在一个交友网站,她结识了一个男朋友,两人十分谈得来,见过几次面,男孩子还跟她谈起了婚嫁。
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庆霞说,以前她也谈过恋爱,每次都很美好,每次都没有结局。已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庆霞也渴望有一个相爱的人可以终生厮守,有一个不大却温暖的家。
“我并不求富贵,只要能相濡以沫。爱情固然美好,但对于我,亲情比爱情更重要。”又一次的爱情不期而至,庆霞对未来依然有着美好的期待。
“也许,明年我就成了新娘,也许这次又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开始。但不管怎样,我都不会计较,不会因此而脆弱。生活赋予我的苦辣辛酸已经尝过了,爸爸去世的变故都挺了过来,我想不会再有比这个更大的打击了。”生活带给庆霞的坚强已然冲淡了本性的柔弱。
“我的未来并不确定,所以我更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家人是依靠,可我也不想活在别人担忧的目光里,我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以后我想开个心理咨询室,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郑庆霞笑着说。
挥手告别的瞬间,郑庆霞满脸依然是灿烂的笑容,犹如冬日里的阳光,温暖而闪耀。
“喜欢唱歌,喜欢和同学一起表演”
——陈力华在达敏学校“个人成长录”
■本报记者 史望颖
日前,宁波市海曙区少年宫在宁波达敏学校举行艺术节活动,该校五年级的3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学生组成了“糖果组合”。他们演唱的“小苹果”赢得了阵阵掌声,该节目获得了三等奖。
陈力华是这3名学生中的一位,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喜欢唱歌,喜欢和同学一起表演!”
陈力华今年11岁,在达敏学校读五年级。他患有唐氏综合症,该病症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和特殊面容。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陈力华长相特殊、目光呆滞,因此处处碰壁。老师都会摇头,这所幼儿园说你孩子的心脏有杂音,我们不能收。那所幼儿园说我们人满了,婉言谢绝。更有甚者直接说不收。为此,陈力华的妈妈不得已带他回江苏老家上幼儿园。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陈力华的爸爸妈妈异常担忧:他能不能正常入学?如果在普通学校就读,他有学习能力吗?他会受到歧视吗?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陈力华的家庭。在父母的担忧下,陈力华又读了一年幼儿园,延迟一年上小学。
经过四处询问,陈力华的家人终于打听到在宁波海曙区有一所培智学校——达敏学校。
“发现达敏,就像茫茫大海中发现一叶孤舟,在黑暗中看到一线曙光。”陈力华的妈妈激动地形容当时的心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