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 各美其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为重庆辅仁中学语文教师任勇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资料图片)

    ■要积极探索区域性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将零散的、个别学校的有益探索,在区域层面上,统筹考虑,整体设计,以便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校长和教师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角,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能瞎指挥,更不能包办。

    ■我感觉课堂活了,学生的个性选择更多了,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

    ■本报记者 汪瑞林

    最近,重庆市南岸区怡丰实验学校校长张虹收到一封家长来信,信中洋溢着欣喜和感激之情。原来他的儿子打小内向、胆怯、不善表达,家长为此很担忧,但进入怡丰实验学校不到一个学期,整个人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现在当着几十人的面演讲也不怯场。

    在怡丰,每个孩子都在发生着类似的变化,这得益于该校的一项课程建设举措——将经典文化诵读以微课程的形式植入课堂。在怡丰,无论哪个学科,每节课开始的5分钟是经典诵读、课前演讲及点评;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8:30至8:50的微课程,内容分别是“文明礼仪”、“经典诵读”、“新闻发布会”、“阅读与演讲”、“一周回顾”。据统计,平均每学期每个孩子有15至18次在微课中登台的机会。

    怡丰实验学校的微课程在重庆市引发了极大反响。在南岸,每个学校都在开展课程领导力建设,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委主任李劲渝表示:“怡丰实验学校并不是我们打造的所谓示范校,南岸区没有树典型,没有推模式,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中心”)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我们希望通过区域性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整体推动基层学校综合改革,实现育人目标与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

    整体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育部课程中心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曾多次表示:“要积极探索区域性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将零散的、个别学校的有益探索,在区域层面上,统筹考虑,整体设计,以便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重庆市南岸区教委适时提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理念,与教育部课程中心“联姻”,成为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借助平台优势和专家资源,让校长教师“走出去”学发达地区经验,把教育专家和优秀校长“请进来”传经送宝。几年来,南岸区通过实施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和“幸福教育”研究,在探索区域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这些年,重庆市南岸区硬件投资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考试成绩在全市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内涵发展成为下一步的首要任务,但是具体如何做,校长和教师普遍感到困惑,需要有一个整体战略规划的指引。”李劲渝说。

    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南岸区拟定了“书香南岸,幸福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课程领导力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全员参与,通过开发“幸福教育”区域特色课程,打造“幸福教育”课堂学习模式,构建“书香校园”特色文化体系,搭建“幸福教育”综合实践平台,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在“行动计划”中,南岸区将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老师,幸福每一个孩子”。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强调“让美德成为品质,让书香成为现实,让动手成为习惯”。

    “两个层面6句话,就是总体要求。区内不管哪所学校,都要遵照这个要求,朝这个方向努力,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展现个性特征,不强求整齐划一。”李劲渝说。

    作为课程领导力项目实施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朱静萍认为:“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中枢神经,抓课程领导力建设,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各学校根据这样的要求重新梳理育人目标,按照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设计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从两年多的实践来看,基本做到了。”

    分级指导,化解多层面阻力

    重庆市南岸区的课程领导力建设,采取项目申报、分层指导的实践路径。他们将每个学段的试点校分为中心级、区级、自主级3个层次,分别配备教育部课程中心派驻专家,重庆市高校及教科院专家,市区优秀教研员、名校长、名教师等指导专家,开展定点指导,同时由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做好日常指导服务工作。经过学校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现场陈述答辩——专家合议评审等流程,最终确定了14所教育部课程中心直接指导的项目试点学校、17所南岸区项目试点学校,以及30余所自主推进项目学校。区教委给予经费匹配,分层推进,通过课程建设,带动教学改革,促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生连锁反应。

    在“教委主导、学院指导、学校主体”的工作机制下,开什么课,做什么不做什么,学校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很大。这一度让一些学校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教育部课程中心南岸实验区专家指导组组长、前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胡新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南岸区指导时的情景:“很多校长和教师连课程、课程领导力的概念都搞不清,理论上是混沌的。要让学校成为课程领导力建设的主体,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

    一是穿透理论层面迷雾。组织校长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有关理论,并根据调研结果,将校长、教师们的困惑浓缩提炼为5个方面12个问题,依此开展校长、教师、教研员培训,让他们既“信其道”,又能“明其理”,为课程领导力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基于问题确定需求。每个学校有自己的校情、学情,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学校能开出什么样的课程,开设校本课程必须综合考虑。南岸区要求所有学校开展校情学情SWOT(优劣势分析法)分析,各学校基于本校实际,确定具有校本特色的项目,如“南岸特色”课程的探索,“校本辅助”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分层分类整合教学内容的探索,等等,在保证区域整体推进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基础上,兼顾学校的实际,体现学校的特色。

    三是“校长论道”厘清理念。推进课改,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校长理念的转变与思想的升华,并不是所有的校长都乐于搞课改,有能力搞课改。南岸区推行“论道”活动,把校长们“逼上梁山”了——每位校长都必须上台阐述自己的教育哲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校的课程规划。“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校长确实不会,私底下也有怨言,但现在每个校长都能绘出思维导图,都能把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理念讲得头头是道。他们成了课程领导力建设最重要的推动者。”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杨旭红说。

    四是多途径促教师发展。南岸区从前年开始,分别组建了行政人员、教研员、青年教师3个学习共同体,打造学习型组织,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了促进教师在“教中学”,南岸区开展“课堂观察”活动,通常一堂观察课,会请十几位教师,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包括课前的说课、试讲、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课中的现场观察,课后的分析总结,最后形成观察报告并提出教学建议。“每一次课堂观察,都是一次深度教学研讨活动,是一次教学理念的梳理与反思,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收益匪浅。”指导过多场小学课堂观察活动的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毛擘说。

    多元实施,特色课程活力迸发

    据了解,南岸区在推进“管办评”分离上,步子迈得比较快,近年不断减少学校考核指标,将南岸区划分为10个督学责任片区,以前区教委管的很多事,改由督学来完成,轻松实现了由“管理”向“治理”的转身。

    作为南岸区教委主任,李劲渝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晰:“校长和教师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角,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能瞎指挥,更不能包办。”他的做法就是松绑、放权,让学校自己去研究课程建设。

    “简单地说就是‘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方晓霞说,“我们将其概括为‘4+N’,4是指必选的规定动作,包括SWOT学情分析、开展国家基础课程的研究、深度解读课标与教材研究、提炼优化课堂有效教学方法,而N,就是各学校的‘自选动作’。”

    “最能体现南岸区课程建设蓬勃生长力的,恰是这些自选动作。”李劲渝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深切体会到这一点。

    走进珊瑚中学,一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讲座正在举行,主讲人是中科院机器人项目办主任何国田教授。这是学校邀请校外专家举办科技讲座的系列活动之一。珊瑚中学在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建设中,选取“科学素养培养”为着力点,在七、八年级中开设了18门校本课程。学校根据学科教师的特长,开设了21个小型研究课题,涉及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的各种科技活动,聘请校外专家加强对有特别爱好的学生的指导。该校校长尹厚霖告诉记者,他们目前还在对特色课程作进一步优化,深入研究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问题,计划开发一些对接课程和项目,以保证学生兴趣发展的可持续性。

    走在怡丰实验学校的校园,处处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份古朴与雅致。该校以“怡静书香,丰悦满园”的经典文化诵读与“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理念相呼应,将传统文化与微课程结合起来,学校组织开发了经典诵读系列教材,对国家课程形成有益的补充。现在孩子们每天都惦记着上微课,微课成为他们大胆展现自己的舞台。家长开放日、亲子阅读等活动更是带动家长一起学习,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