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随人动 经费随人走
择校问题——优质学位难满足需求
区域教育校际之间的均衡具有相对性,加上目前社会上严重的就学从众心理,外来人员也无疑会向一个区域相对优质的学校聚集,加剧择校现象,从而导致本地居民认为外来人员挤占了他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产生抵触情绪。
升学问题——初中升高中渠道不畅通
随迁子女均能免试升入初中,但按照当前的户籍制度,他们还不能在重庆报考联招学校,不得不提前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当地的考试,然后再进入当地高一级学校就读。全国各地课程改革不同步,招生制度彼此各异,成了学生升学路上的巨大障碍。
经费问题——各地教育经费存在差异
在具体操作上,还涉及到可携带教育经费的具体标准及这些费用的具体承担主体,应统筹考虑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等综合因素。
政府统筹,突破资源瓶颈。“下好一盘棋,打好总体战”,发挥好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起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共享。首先,盘活存量。在摸清区域教育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次,做大增量。加快新建学校的建设,实现就近解决新入住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科学预测入学情况,合理规划校点布局,做到超前满足区域内和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要求。
缩小校际差距,做到高位均衡,解决“择校”问题。“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选项”仍然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第一,政府要加大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校际之间硬件均衡。第二,探索优质教育资源集群式发展机制,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充分发挥各校资源品牌输出作用。可以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和推进学校联盟建设,盘活资源存量,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形成聚集效应。第三,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名校联盟”、“品牌输出”的方式与楼盘配套学校合作办学,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选择和多层次的入学需求。
加强宣传,改变观念,融合两类群体。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要站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要加强宣传,认识到外来人员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好他们子女的入学问题是应有之道。
当然,也要引导社会群众特别是外来人员科学认识学校的好与差,尽量消除从众心理和面子思想,就近入读,杜绝择校现象。
链接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一共1277万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3%。
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采取的是“两为主”政策,就是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在公办学校就学的比例,2013年达到了80.4%,比2012年略有提升。
除了在公办学校就读以外,上海、浙江还采取由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额的方式,让39万名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享受了政府购买学额服务。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保障随迁子女就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3.5%。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专家观点
迈向公平的坚实一步
■袁连生
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是各级政府分担教育经费。外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按现行法规和政策,以及外来人员对城市的贡献,应该由中央政府和外来人员工作地政府负担。
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很大一部分是按各地学生人数计算的。由于学生学籍信息的不完善,一部分已经进入外省市、外区县城镇的随迁子女,可能还统计为户籍所在地的学生数,中央和省级政府还在对这一部分学生提供转移支付资金,形成原户籍地“吃空饷”而流入地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不愿意为随迁子女提供公办学校学位的不公平状况。
建立随迁子女教育经费可携带机制,主要是根据准确的学籍信息,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已经进入外省市、外区县城镇的随迁子女,将其应得的转移支付资金,由过去拨付给户籍地政府转为拨付给流入地政府。
也可以计算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每一位义务教育学生的转移支付资金,将其转化为教育券发给学生,由其转交给流入地学校兑换为教育经费。
但应该指出的是,尽管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很大,但大多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还是由区县政府负担为主。随迁子女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政府自己负担的经费,是没有理由也不可能携带的。
因此,可携带的那部分转移支付资金远远低于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教育成本,不可能解决其在流入地的教育经费问题。
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需要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的机制。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