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好帮手还是“终结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类和机器人到底谁是最终“赢家”。资料图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的实际应用进展:Kiva智能仓储系统实现了仓储自动化应用,深蓝超级计算机在1997年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沃森超级计算机在智力竞赛中战胜人类,苹果推出Siri语音助手,谷歌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美国著名发明家、预言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人类将会成功地逆向设计出人脑。到20年代末,计算机将具备人类智能水平的能力。到2045年,“奇点”就会出现,机器智能超越人类。

    ■本报记者 黄蔚 实习生 马赫

    在3月9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百度CEO李彦宏作题为《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的发言,将公众的视野再一次聚焦到人工智能领域。他在提案中,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主导设立‘中国大脑’计划。”

    其实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由来已久,虽然为广大公众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不少公众也有着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2月初,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后10年,更便宜、更好用的机器人将在世界各地的工厂里加速取代人类员工,将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压缩16%。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人类工作的好帮手,还是终结者呢?

     人工智能有多神奇?

    对于中国人来说,人工智能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近日,江苏徐州一家火锅店内花7万元请来智能机器人当服务员,1.2米高的机器人在50米长的轨道上送餐。不久前,在合肥一商场购物中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可佳云交互机器人”开始为期3个月的导购服务试运行。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这个对外界来说略显神秘却又常常被提起的地方正在进行着一场流水线上的革命。现在,富士康的近百台不同型号和不同工种的机器人已经在厂区内开发、调试、运作。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的实际应用进展:Kiva智能仓储系统实现了仓储自动化应用,深蓝超级计算机在1997年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沃森超级计算机在智力竞赛中战胜人类,苹果推出Siri语音助手,谷歌推出无人驾驶汽车。电影《Her》和《我的机器人女友》中的机器人已经可以触及到灵魂层面的爱情;《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对它的每一位主人都忠心耿耿……

    人工智能有多好用?

    无论是医疗、气候、能源甚至宏观经济,只要是有集成信息方面的领域全部都能用得上人工智能。

    自美国1959年研制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得到很大规模的应用,并且越来越朝着“小而有力”“聪明好用”的方向发展。

    机器人发展到至今,从最开始工业机器人到如今的类人机器人,技术是日益发达。在一段时间内,机器人的飞速发展也引发了人类的恐慌。不少的工厂开始运用机器人,汽车工业运用机器人最为广泛。近日,一条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的文章说,美联社的机器人甚至已经开始写新闻报道,这位高产的“记者”每季度甚至可以写3000篇报道。

    “牵扯到人工智能的领域包罗万象,无论是医疗、气候、能源甚至宏观经济,只要是所有集成信息方面的领域全部都能用得上人工智能。”DeepMind联合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说,“这些数据的整合和应用,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介入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无论是一名杰出顶尖的科学家,又或一个顶尖的团队都没办法做到。我们需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在这些领域获得研究突破。”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即便《终结者》里的“天网”成为现实,它也并不一定会反对它的创造者。

    受科幻小说影响,许多人担心有一天机器智能会超越人类。那么,机器文明将取代人类文明吗?这是一个持久的追问。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认为,今天所谓的“智能机器”的能力都还只是量变,远远达不到质变的标准。他把能力质变形容成要上四个台阶:功能、智能、智力、智慧,现在全世界最“聪明”的机器也只是站在了第二级台阶上。研究人员要努力将目标聚集在可以100%控制的、能有效提升生产力与行动力的成果上,‘人’+‘机器’的组合才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流方向。

    “不可否认,有些先进的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替代工人,但纵观历史,技术的进步是打开经济增长的钥匙。”欧洲机器人协会秘书长尤维·赫斯博士认为。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数字和电信政策专员内莉·克勒斯表示,在短期内,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可能会被机器人抢走,但从长期来看,机器人反而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上述论断有着充分的数据支持。从2004年到2008年,德国的机器人总量增加了约2.3万台,同期的失业率从4%下降到1.8%;巴西的机器人总量增长约2000台,失业率从9%降至7%。从这些数据来看,机器人产量的增长不会造成大量失业,相反,更多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

    “目前很少有研究专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专注于研究人工智能的哲学家和研究学者Stuart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这样说。如果人工智能进化到一定程度,产生邪恶的自主意识,95%的人类被消灭之后,余下的5%将很快被消灭。

    然而,一些科技从业者对此还抱有乐观积极的看法,一名谷歌工程总监表示,将更多可控制的生命形式交织在一起,显然对人类的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即便《终结者》里的“天网”成为现实,它也并不一定会反对它的创造者。

     中国人工智能应当走向何处?

    将国家传统“相马模式”的科研机制,转变为“赛马模式”的市场机制,吸引相关各方的广泛参与。

    人工智能是具有显著产业溢出效应的基础性技术,能够推动多个领域的变革和跨越式发展。李彦宏认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积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如果能在国家战略层面制定针对人工智能的全面推进计划,将是我们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对此,李彦宏建议创新科研机制,提升研发效率。将国家传统“相马模式”的科研机制,转变为“赛马模式”的市场机制,吸引相关各方的广泛参与。尽快搭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各计划参与方的数据调用、模型调试和应用开发,高效对接全社会的智力、数据、技术和计算资源,依托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研发创新。

    “必须瞄准前沿技术,布局重点领域。”李彦宏举例说,包括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语义理解、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驾驶领域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等技术。还有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市场预测、公共健康等领域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技术,以及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等相关技术。

    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共享方面,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研究成果向相关产业高效转化,带动传统工业、服务业、军事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当年美国就是通过推动被称为人类20世纪三大科学壮举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极大促进了技术创新,同时拉动了他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确立了美国在全球产业的竞争优势。”李彦宏说,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经济产业发展的“通用基础技术”,是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核心与基础,欧美都已经在开始在国家层面积极布局,中国不进则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