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理想与实践的相互激荡中升华
如果理科一线教师是在“工具性”的教学中弘扬教育家的人文思想,那么,文科一线教师却又如何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平衡中教出风采来,以一个“教育家”的姿态站立在讲台上呢?无疑,秦晓华老师的“生命教学”的体验回答的是文科教学面临的世纪悖论,他的教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这次教育家培养工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参照模式:“让语文走进生命,首先要实现四个‘走向’:1.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让学生热爱‘语文’而非热爱‘课文’。语文的任务无非是借由言语能力的习得培育学生良好的母语情怀。因此,我们一方面对必修教材按照相关专题或话题重新编排、组元,同时从弘扬人文精神的角度,从自尊、自强、自由、公平、正义、博爱等12个维度,为他们系统编写了辅助读物。2.从‘讲课文’走向‘教读法’。语文课的价值,不在‘知识’,而在‘素养’;不在‘全’,而在‘得’;不在‘教’,而在‘学’;不在‘训’,而在‘熏’。我们改进了对语文课的评价方法,不再强调所谓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而是强调生成性、成长性和研究性。3.从‘文本’走向‘人本’。通过‘立言’达到‘立人’的目的。我们正在研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民族文化进语文课堂的行动计划,构建有灵魂的语文课,构建有人性的语文课。4.从课内走向课外。语文学习的根本路径是坚持阅读和写作。我们开设了阅读课,每班均有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成为读书者和思想者;成立了‘晨钟’文学社并定期编辑出版《晨钟》杂志。”“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下自主地完成语文知识及意义的建构、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形成丰富人格的过程。纵观近些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诸多探索,不难发现,它们或多或少地都体现了自学辅导的教学思想。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策略。传统的实用主义文本解读反映出一种潜在的话语霸权:强调认知趋同、答案统一,甚至唯一;泛政治化,主题先行;文本第一,读者第二。我主张从解读三维(作者、读者、文本)走向教学三维(教师、学生、文本)。我主张体验式解读: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践;借助文本情境,融入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交流情境;沉入词语(诵读品味),厘清思路,角色扮演,想象体验。我主张链接式解读:包括文本内部的链接,关注作者、主题、背景、语言、人物、手法等;也包括文本与超文本的链接,利用图片、视频、网络等;还包括文本与生活的链接,辨识对位、错位、变形、张力等。我主张批判式解读:打破对教材、对文本的膜拜,挖掘隐幽人性,追寻普世价值,提升理性质疑能力;批判式解读的高级阶段是创造性解读,它以教师文本和学生文本的创造为最高标志。开放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课堂结构一般分为三个板块:奇文共赏(关注现实文本和文本现实,语文课堂向社会生活敞开),语言三角地(讨论、争鸣与辩难,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砥砺)和法定文本研习(传承与习得)。而法定文本研习一般又分为三个阶段:自读感知(个人——文本整体——问题意识)、共读领悟(小组——文本局部——合作意识)、教读展示(班级——或文本整体、或文本局部——方法意识)。”这种突破中学语文教学重重包围,寻觅一条独特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文教学理念,应该值得全国的语文老师学习与借鉴,这些在长年的教学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一旦被教学者上升到哲学的思考层面,这些教者就会从一个“教书匠”向“教育家”的方向转型。从秦晓华“生命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中,作为一个从事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高校教师,我兴奋地看到了中学语文改革的希望,因为在第一线的讲台上站立着一些这样的优秀且年轻的“教育家”,何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能前进呢?!同样,陈杰的“人格语文”的教学追求、梁杰的“文本世界”的探寻、谢友明的“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赵晓娟的“教师引导”的方法论思维,都从一个“教育家”的思维高度来处理文科教学中的难题: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如何工具与如何人文在他们的眼里已然不是一个问题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工程”只是为这些第一线的专业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而能否在其中得到顿悟,却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们在培养工程中得到的启迪不是在方法论层面上的局部收获,而是获得了用“教育家”的眼光去看世界的独特视角,那么,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南京大学 丁 帆)
教育家的特质是什么
教育家是近年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既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也回应了现实的诉求。毫无疑问,我们需要教育家办学,需要教育家教学,然而,何为教育家?或者说教育家有哪些特质?尽管也有种种观点,甚至有专家研制教育家谱系或专业标准,但感觉在区化性、专业性上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本文谈点个人的实践感悟,以就教大家。
五年前,我非常有幸成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的指导教授,让我有机会通过一个高端的、专业的平台来思考关于教育家的特质问题,特别是在与中学教师二组10位名师进行持续的、深度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授们开展频繁的专业对话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教育家特质的理解有点清晰了。在此,我想用素描的方式,以“四个有”来刻画教育家的特质:教育家要有一种致力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精神;有一个统率性、先进性的大观念;有一套自洽的教育概念或命题;有一套与上述观念相一致的课堂教学的精湛技术。
首先,教育家要有一种致力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精神。专业人员与职业人员的最大区别在于服务自己工作对象的那种精神。职业人员的辛勤是为了得到更多外在的物质层面的回报,而专业人员的努力是为了把自己的工作对象服务得更好,永不满足。就教育专业人员来说,就是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专业实践,促使学生的学习增值而引发持续的发展,教育家是教育专业人员的典范或楷模,因此他首先要表现出一种致力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精神,在实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专业。正如任小文所说的“用生长的眼光从事教育,尊重、敬畏每一个生命,守望每一个生命的生长,让每一个生命成长为他自己。”许芹回顾了自己30年教师生涯后所引发的感慨:“……这些感悟逐渐沉淀,就成了我的教育主张,即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这些教育主张又慢慢内化为我的教育哲学,就是要成就每个生命(教师和学生)的精彩;而这样的教育哲学时刻萦绕于我的脑海,由此而产生信念的力量,推动我不断进步,让我离教育近一些,离人近一些。”这些话语无不表明他们对专业精神的独特理解或诠释。
其次,教育家要有一个统率性、先进性的大观念。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在于新手的知识是点状的、无组织的,新手也难以实现知识的关联,而专家的知识是网状的、有组织的,而且专家擅长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关联。通俗地说,新手拥有的知识似“珍珠”,而专家拥有的知识像“项链”,串起珍珠的那根线就是大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珍珠是值不了多少钱的,而项链就能打造品牌,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因此教育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知识,学会用一种统率性的大观念将自己的所言所行所悟的点点滴滴串在一起,过着一种有大观念支配下的专业生活,以区别于一般教师那种“整天忙得要死,最后碌碌无为”的生活。此外,教育家是教育界的专家、行业的领袖,他所拥有的大观念是影响人、激励人的,因此必须是代表先进的、引领性的。王雄的“希望健全的教育培育健全的人,推动社会的健全”,还有沈志斌的“物理教学‘根’系实验,‘魂’系思维”,或者是王高的“物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博物明理、格物启智”等,这些大观念都代表了他们对教育或学科本质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在过着有先进大观念支配下的专业生活。
第三,教育家要有一套自洽的教育概念或命题。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教育家不仅会“做事”,还能“说事”,能说出自己所做的事其背后的故事,用江苏省教育学会杨九俊会长的话说,就是“要寻找到自己的句子或话语”。教育家一定是某个时代或某个区域在专业领域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信息化时代最便捷的影响途径就是借用概念信息的传播。只有概念才能把教育家的优秀经验或实践记录、存贮下来,才能传播出去,才能实现教育家的影响力或领导力。杜威曾经说过,经验是不可直接传递的。只有将经验抽象或升华为概念,或者说只有概念化过的经验(间接经验)才可传递。教育家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优秀经验,不断与理论对话,努力形成自己的概念或命题。有了自己的一些概念之后,还需要考虑这些概念的自洽性,即这些概念要与自己的经验一致,是自身经验的抽象或概括,同时,这些概念之间需要经得起逻辑的检验。只有自洽的概念或命题体系才具有逻辑的或理论的力量,才能被受众所接受,实现可传播性。反之,如果你提炼了一些概念,但是不具自洽,那么只能算是一堆乱码,或者是令人费解的几个词汇。有没有属于自己自洽的概念或命题,这是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分水岭,也是理论水平高低的标志。李万龙针对当前地理教学存在的“学习过程缺失或错误”的问题,反思自己多年的教育探索,提出了用“着地”的方式教地理,并从教学目标、学习方式、资源开发、教学手段、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重建中学地理教学;潘建明在自己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自觉数学教育思想,并形成自觉课堂的模式;任小文提出的“教育即守望、学科即素养、教学即修炼”等等。所有这些无不表明他们都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句子或话语”。
第四,教育家不仅要有先进的大观念,还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精湛技术。尽管教育家需要有代表先进的大观念来统率自己的专业实践,需要有符合此观念的概念与命题体系,但总的来说,教育家不是坐而论道、追求深刻的教育思想家,也不是创新知识、自圆其说的教育理论家,恰当地说,他是有先进观念支配下的反思性实践者。换一个角度比喻,教育家又不像民间艺人,民间艺人大都有一套绝活,或者说有一套精湛的技术,但是民间艺人说不出这套绝活背后的所以然及其价值追求,以致只能作为一种供人观赏的表演。教育家既要说清楚自己拥有的大观念或价值追求,还要以实际行动或实践做法来表明这种观念,即还要有一套符合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的精湛技术——一套属于自己的“绝活”,这种“绝活”通常表现在他自己的课堂教学上。正如蒋维坚持“高品质音乐,高品位人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情·雅·趣——高品位音乐课堂”,创造出“情趣交融、静活相宜、互动探究、审美提升”的教学风格;黄桂君坚持“数学教学要呼唤所有学生共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形成“慎教善导,激趣启智”的教学风格——教要“熏、听、扶”,学要“做、说、用”,等等。这些精湛的课堂教学技术着实让我感觉到他们想成为教育家的那种追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