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寻幽探胜的乐趣,也给我们提供了寄托情思的景物;自然更在我们的心中,-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话题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寻幽探胜的乐趣,也给我们提供了寄托情思的景物;自然更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心中的自然最美,心中没有自然的人是贫瘠的。
  以上文字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以“自然在我心中”为话题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猜题理由:
  人与自然和谐是高考的热点主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的心中有自然,这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的重视!心中永存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就不会伤害自然,就会热爱、保护好自然!自然在心中更是一种生存追求!这道话题能够引导考生在“人与自然”主题方面做些积极思考!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四季如歌
  春
  冬的脚步随着雪的消逝而向远处迈进,春风仿佛听见冬的脚步渐远,渐远……悠扬地在空中展现出轻柔的姿态,柔柔地拂过杨柳沉睡的枝条,轻轻地唤醒在地里休息的种子……春风的孪生姊妹春雨也姗姗而来。瞧,她的动作多么优雅!远远看去,她如同天女的纱衣,在春风的吹拂下,她时而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犹如春光的弥散,散落在路人的伞上,散落在路边小厅的翘檐上,散落在绿油油的青草地上……这是春的呓语。待她醒来,大地上一切都换了模样:姹紫嫣红,生机勃勃。
  夏
  在静静的午后,独自一人,捧着书本来到河边。不远处,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儿地放声高歌,似乎全世界只剩下它们的歌声。偶尔还有片叶子落下,绿绿的,充满了生命力的颜色。周围虽然静,但是我却不觉得孤独。小河两岸的两排杨树隔着盈盈一水,让人想起了傣族少男少女们隔水唱情歌的情形。听!那边的知了叫得更欢了,煽动了另一只知了,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比赛。我静静地享受这夏的午后,享受这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秋
  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也许是初秋,所以很少见落叶。即使没有落叶,秋的萧瑟也展现出来了。晨秋的雾,缥缈,雾很薄。放眼望去,远处一排若隐若现的房屋,仿佛是穿了纱衣的少女,那雾就如同轻柔的纱衣,让你萌发了一种抓住她的冲动,可是任你如何厉害,怎么能抓得住这个可爱的精灵呢?她轻笑着从你指尖滑过,在不远处向你调皮地做鬼脸。黄昏的太阳,它早早地收起了工,那最后一丝黄晕,挂在天边,当你独自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享受这份宁静,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冬
  秋的脚步声渐渐消失了,冬的步伐在耳边响起。天地之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枯黄。风中不乏的是那失去根的叶儿,它们离开了那生它养它的树,卸下那幼稚的绿,着上成熟的黄,打算寻觅另一方乐土。水也失去了昔日的活泼,变得非常深沉,当寒风掠过,她仿佛禁受不住那份无情的凄冷,便穿上了一件坚硬的衣服,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真是大自然聪明的女儿。屋前,一位老人倚在墙边晒太阳,花白的胡子在阳光的点染下变成了金色。老人很满足地眯缝着眼睛,享受这严冬里的温暖,看来,冬天也有她温柔的一面。
  点评:习作用诗般的语言把四季的某些特征鲜活地描绘了出来,形式上比较新颖,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且能做到多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使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生动,有一定的可读性。

  
  “自然在我心中”可以有多种理解:一、反映我对自然的高度重视、热爱;二、我心中有一个理想的自然;三、我对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能够读懂自然。
  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取材:环保、自然育人、自然哲思、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名人言论:
  1。人类自然本性就好像以最高技术建造的与布置的大船,能经得起一切风浪的变化,只等待舵手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程,指挥它到达目的地。——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3。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谁不心旷神怡?——诺瓦利斯
  4。人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美妙对象,因为他不理解躯体是什么,更不明白什么是精神,而最难领悟的是,肉体如何与精神结合。这是人的最大难题,虽然这是他自己的本质。——帕斯卡
  5。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
  最新素材: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中国污染屡禁不止的原因
  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主要考查你对  话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话题作文

考点名称:话题作文

  • 话题作文

    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特点:

    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4.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2、形象性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话题”式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题”式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的空间,也可以任意展开联想的翅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应用写作》(月刊)2001年第6期)

    3、审题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所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确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其次要审内涵,搞清话题的引申义.最后要审提示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 与命题作文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⑤话题作文范围广,十分好写。⑥命题束缚性较强,相对来说发挥余地小。

  • 注意事项: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