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打造“华夏东极”教育新名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聆听祖国最东端学校——抚远市抓吉镇赫哲族学校的故事 边疆孩子献歌祖国,诉说“华夏东极”的心语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万里边疆教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近日,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第三小学多功能教室,学生们以饱满的精神齐声朗诵《木兰诗》。近年来,抚远三小通过“唱童谣”“诵经典”,生动演绎了“打造快乐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这只是抚远市中小学校推动“一校一品”建设的一个缩影。

    抚远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中国陆地最东端,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称。虽然地处边疆,但当地勇追教育时代发展之潮,多年来,始终以“推进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强县,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打造边疆教育新名片。

    边疆小城教育变容颜

    “健康、协调。”说起抚远教育的发展,老教师们这样说。“仅仅在10多年前,无论是设施设备还是师资配备,抚远教育都显得很薄弱。”老教师们感慨道。

    “6年前我到三小工作时,看到的场景至今难忘!”抚远市第三小学校长张淑玲说,当时的操场连煤屑操场都算不上,坑洼不平,雨季时深一脚浅一脚,冬天学生很容易跌倒,为了减少去室外旱厕,大家白天在学校几乎不喝水。

    抚远的教育快速变化源于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源于当地发展教育的决心。随着近年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战略的推进以及初中工程、“改薄”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抚远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强化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资源配置。

    “经过扩建、改建,学校面貌大变样,楼顶不漏了,楼内厕所投入使用,教室安装了白板,学生已经不再流失,老师们的劲头上来了。”张淑玲说。在抚远三小,进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淡粉色四层教学楼,上千名师生在舒适的教室里学习。“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3所学校实现了办学条件基本一致、教育经费同等、各项活动同步、教育教学同质的态势。”抚远市副市长郑翔云说。2017年,抚远先后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初检、国家级验收,实现了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条件装备是基础,队伍更关乎根本。近年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抚远教育的“关键词”,仅2017年,抚远市就招聘特岗教师39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教学一线,缓解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同时,选派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参加国家、省级以上培训和网络培训530余人次。

    “办百姓满意的教育就要下力气、用真心、出实招。”抚远市教育体育局局长王鹏说。抚远市近年来下力气推进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策略引领、集中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名师进行现场讲座指导,破解农村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师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疑虑和困惑。学科团队经过诊断分析将共性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开展讲座指导和示范引领课,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目前,该项行动已覆盖抚远全市所有乡村中小学及幼儿园。

    在提升品质中凝练学校特色

    结合地缘优势、地域特点,抚远市在教育发展变革的基础上努力追求教育品质提升和特色发展。近年来,当地鼓励各校巧用优势资源,形成自身特色,为边疆小城的教育涂抹新的色彩。

    记者走进的国门学校——抚远市抓吉镇赫哲族学校是中国最东端的学校,该校是赫哲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在校园中可以看到远古时期赫哲族人渔猎场景的大型浮雕、操场上搭建的“撮罗子”,“让赫哲文化在这里传承”的醒目标语……处处充满了赫哲族文化元素。“作为民族学校,我们有责任让赫哲族文化在校园里传播和继承下去,通过各类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增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身着民族服装的校长董文涛说。

    “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抚远市积极引导各中小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内涵发展之路,探索构建“规范+特色”的办学模式。在抚远市第一小学的操场上,5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我和我的祖国》大课间团体操表演,随着音乐变换着队形,演变出“中国”“70周年”等字形图案,向祖国70华诞献礼。“我们把赏识教育作为办学特色,通过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把赏识教育与武术活动完美结合,提振了学生的精气神,使学校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田园。”该校校长王丽霞说。

    “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抚远市各中小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彰显特色发展、校本课程挖掘特色发展、综合实践突出特色发展、各类活动展现特色发展等方式,经典诵读、书香校园、阳光教育、赏识教育、赫哲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等办学特色逐步形成、日趋完善、形成品牌。

    有着44年办学历程的寒葱沟镇中心校坚持立足农村,以“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办学特色。在该校的科技馆,记者看到正在上科学实验课的学生们围坐在墨绿色六角形桌子边,饶有兴趣地探讨着。“学生综合活动实践课就是要接地气、爱生活。”校长姜国春说,在这里,366名小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尽情玩耍、体验快乐。

    冰雪特色也是抚远各学校的“拿手戏”。结合地域特点,抚远市充分利用广博的冰雪资源,大力发展弘扬冰雪文化,创建冰雪特色品牌学校,雪地足球、雪地爬犁、冰上保龄球、抽冰尜、掷冰壶等冰雪运动项目深受师生喜爱。

    在国际交流中丰厚教育底蕴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二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如今已发展成黑龙江五大对俄口岸之一。以国际的视野、开放的眼光,巧借地缘优势、汲取俄罗斯教育的优秀元素为抚远教育注入新活力,如今被当地摆到了更加显著的位置。

    “一定要用开放的眼光办活办好边疆教育。”郑翔云说,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抚远市充分依托地缘优势,积极寻找与哈巴市教育双边合作交流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深化开展中俄教育体育交流活动,逐步形成了双边教育体育交流与合作的新格局。

    玩游戏、包饺子、载歌载舞、互赠礼物……这样的活动让学生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激发了两国学生了解彼此文化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民族交流的种子。王丽霞说:“在这种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俄罗斯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成长。”

    “同饮一江水,共圆教育梦。作为好邻居、好伙伴,中俄两地活动开展频繁、内容丰富多彩、交流成果丰硕。”王鹏说。近年来,抚远市教育体育局与哈巴市教育局签订了多项交流与合作协议,为促进双方本国优势文化、优势学科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抚远市所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教育学校分别与哈巴市对等学校(园),互派教师、互派学生开展中俄青少年友好交流营、中俄体育友谊赛、中俄师生联谊等各种交流活动,双方在教育和体育层面上的交流日益频繁,实现了中俄师生、家庭互访交流常态化。近三年互访交流人数达2000余人次。抚远—哈巴教育系统工作交流会已连续举办5年,双方就教育模式、教学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签署了共同开展学术探讨与校际合作、教师互派、语言+技能培训、研学旅行等合作项目。

    第一中学和职业高中与俄太平洋国立大学携手合作,已有10多名学生在太平洋国立大学留学。“互派教师任教活动为两地搭建起真诚交流、友好互动的坚实桥梁,有力推进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今后我们将重点在校际合作、青少年交流、语言教学、体育赛事等方面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哈巴市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为抚远教育注入新活力。”郑翔云说。

    (本报“万里边疆教育行”黑龙江报道组成员:翟博 曹曦 王友文 禹跃昆 单艺伟 杜京虹)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