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未来教育的“TOPS”课程实践研究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创建于1946年,坐落在美丽的长江之滨、巍峨的黄鹤楼下,在7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
新班子是在2010年5月就职学校的,2010年至2014年,学校花了整整4年时间,完善了学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理念文化建设(学校以“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教育信息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全面、跨越式发展学校)后,学校管理者就开始思索,小学六年,三道街小学毕业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除了学业知识外,在素质与能力上有什么不同?科技日益发展,未来教育会是怎样?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一路思考下来,我们开始琢磨,面对未来社会,我们学校的学生们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学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位
从古希腊奥古斯丁提出的3R(阅读、写作和算术),英国2007年新3R(规则、责任和尊重);到美国的人才培养的18种要素;再到扁平化的信息时代,美国的4C(高效清晰的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创造创新);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社会,人才需求早已由知识性、技能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
2014年,学校提出三道街小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文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科学素养四大素养。四个素养从不同角度刻画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它们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紧密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学校“TOPS”课程构架
(一)根据课程目标、学科素养进行课程领域的重构
我们本着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原则,将原来小学的14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整为五大类学习领域课程,即:“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与思维”“科学与技术”“体育与艺术”。
第一类学习领域课程:《品德与健康》
《品德与健康》课程涵盖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四门学科。四门学科课程目标很多相同,且教材内容重复、交叉太多,因此,学校按照主题将四门学科进行了整合,将《品德与健康》定位为第一类学习领域课程,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该课程价值取向就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第二类学习领域课程:《语言与阅读》
之所以把《语言与阅读》作为第二类学习领域课程,因为语言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工具,无论是文本学习、口语表达情感、看书阅读、与人交往,乃至更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分享,都离不开语言基础的学习。它涵盖国家课程语文、英语两门学科。基于两门学科课程目标、语言学习的构建等有太多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将两门学科整合为《语言与阅读》课程。
第三类学习领域课程:《数学与思维》
《数学与思维》,它是指国家课程数学学科。数学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第四类学习领域课程:《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它涵盖国家课程《科学》《信息》、地方课程《科技制作》三门学科。之所以把三门学科进行整合,是因为三个学科课程目标类似、教材内容有很多交叉之处。把《科学与技术》作为第四类学习领域课程,是期待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和形成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数字学习工具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思维,进行实践的综合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类学习领域课程:《体育与艺术》
《体育与艺术》它涵盖国家课程《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劳动技术》四门学科。之所以把四门学科整合为《体育与艺术》,即第五类学习领域课程,因为体育与艺术很多课程目标相同或相似,从古至今,体育离不开艺术、艺术也离不开体育。体育是让人健康的生活,艺术是让人有品质的生活;国家“2+1”工程(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就是让学校重视学生体育与艺术的素质培养;体艺素养是一个人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另外,《劳动技术》这门课程内容很多是美术作品的制作,因此把它纳入艺术类课程。
(二)根据学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核心要素
根据学校四大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TOPS”课程。
“TOPS”由主题(Theme)、组织(Organize)、实践(Practice)、分享(Share)四个单词开头字母组成。
即主题(Theme):培养多元能力,构建学习主题;
组织(Organize):运用所学知识,做好活动规划;
实践(Practice):探索科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分享(Share):记录研究过程,分享活动收获。
1.主题(Theme):培养多元能力,构建学习主题。
“TOPS”课程核心要素第一是主题,我们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国家课程的课本为依据,将各学科知识重难点进行梳理,将各学科之间、跨学科之间的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条件和规则,形成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主题大板块。其次根据大主题,将相近的主题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二级板块的小主题内容。
例:《语言与阅读》课程中语文学习主题,语文低年级按内容分为热爱祖国、精神品质、传统文化、良好习惯、自然植物、、亲情友谊六个主题,中高年段按照文体分为记叙文、应用文、说明、小说、散文、诗歌六个主题;英语学习主题:英语课程分为Happy life、Funny School、Popular Science、Colourful Culture四大主题板块。
2.组织(Organize):运用所学知识,做好活动规划。
“TOPS”课程核心要素第二:组织、规划。师生对主题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有完整、系统的考量与设计,如何将主题板块进行课堂落实,每个主题如何构建主题式学习,如何构建学习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在学习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性学习、跨学科的学习,以及具体课型的设计等,这系列问题都需要师生精心设计与规划。
3.实践(Practice):探索科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TOPS”课程第三个核心要素:实践。按照主题式学习方式,在学完知识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来认识周围世界;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每一个主题学习知识后,找好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实践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超市、走进社会。我们认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未来学校的构建是打破围墙,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利用一切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4.分享(Share):记录研究过程,分享活动收获。
“TOPS”课程第四个核心要素:分享。当一个主题学习和实践完成后,必须有一个分享的环节。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探究后,将得出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将得到的结论、收获、体会进行整理,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活动报告、调查表、实物标本、图画、摄影照片、日记、小报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报告、PPT、视频的学习成果分享。
基于以上四个课程要素,五类学科领域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将课型以“主题学习+实践应用+交流分享”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为:
《品德与健康》:“主题学习+实践运用+交流分享”三类课型。
《语言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拓展阅读+口语交际+体验作文”四类课型;英语:“主题教学+拓展阅读+情景运用和写作分享”四类课型。
《数学与思维》:“主题学习+数学与思考+数学与生活”三类课型。
《科学与技术》:“主题学习+实践创作+收获分享”三类课型。
《体育与艺术》:“主题学习+特色学习”两类课型。
“TOPS”课程的特色
(一)“TOPS”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