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文化铸校魂 国粹传承育新人
作为中国的经典国粹,京剧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承者,在一处处剧本的演绎中,京剧给予了我们启迪和思考。所谓“戏如人生”,从小浸润在京剧的熏陶中,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培养他们对于美、对于修身、对于文化的敏感性,从而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江夏区明熙小学遵循“爱为校魂,放飞童心”的办学理念,以京剧为核心,探索了一套艺体教育模式,让每个孩子在艺术的涵养中实现了快乐自由的成长。
江夏区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故乡,孕育了丰厚多彩的京剧文化,因由这样的背景和历史,明熙小学在现代教育中开创了一条体艺特色强校之路,在不断的探索中,让我们看到教育的另一种意义。
艺体教育重思考 “京韵童画”展新颜
现代社会要求创新和与时俱进,但在创新的同时要能从自身的特质出发,才能真正实现特色发展。作为“一颗灵魂碰触另一颗灵魂”的小学教育来说,能在学校既有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可以让学校在纷呈的教育实践中脱颖而出。明熙小学就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从参与重大体育赛事和艺术活动中汲取经验,找到学校的艺体教育之道。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和定位,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特色发展空间入手,一方面打造传统京剧文化特色;一方面聘请专业艺术教师开展全员走班式学生兴趣社团。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开展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沿着“艺术育德,潜移默化;艺术育智,健全人格;艺术育体,全面发展;艺术育情,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做到“三立三有”。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开发了“京韵飘香”的校本课程,在艺术课堂教学研究中,美术、音乐学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规避以往教育中“轻艺体”的不足,真正做到了“用艺术涵养人”,使学生获得多重生动的审美体验。
特色定位选课程 京韵传承扬国粹
作为武汉市戏曲进校园基地校,明熙小学把握机遇,在艺体教育实践中将京剧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将京剧作为学校发展、打造知名度的一项特色名牌。京剧教育宝贵之处,就在于能给孩子提供一种真实体验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明熙小学京剧特色定位恰当,具有鲜明的内生性、校本性和独特性:从唱念做打的体验中增强学生素养是为“有魂”,以区域历史为抓手是为“有根”,人文化成浸润学生是为“有梦想”。具体来说,明熙小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首先,以课程做基,令戏曲普及。课程是实现教育的最好载体,而京剧内涵丰厚,可以通过搭载德育、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各种课程实现其教育目的。其次,用专业引领,促技艺提升。京剧作为育人的一个平台与载体,不仅能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戏剧的殿堂与宝库,更能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技艺提高。明熙小学常年聘请京剧艺术专家进校园为师生讲解戏曲知识,教授表演技巧,为京剧特色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力量。再其次,搭社团之便,多举措育人。明熙小学的京剧社团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可谓“筚路蓝缕”,但多年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换来的是如今社团发展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京剧的盛景。
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更大限度地支持社团的发展,使得近些年来在各类戏曲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也有不少学生进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省艺校学习。除了社团活动,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进剧场、戏曲夏令营进校园、经典戏曲剧目进校园、戏曲广播操进校园等多种举措,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京剧的魅力。
一位学者指出:“京剧教育所发挥的一项更为关键的功能,就是让孩子们不仅仅单一接受故事本身,还会进入角色,从不同角度、更大空间去思考,去重构文本的意义,甚至重新诠释这个故事。”而京剧故事里所体现的美与丑、善与恶、得与失,也会在演绎身体力行的表演中呈现出来,通过自觉的感受和体悟,让孩子们将角色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使德育更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明熙小学的教育探索,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又实现了积极的德育效果,而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所在。(曾明星 许小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