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人为何让我心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看见彼此 让爱流动 阮优炯 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学校停课不停学,孩子们在家上网课,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多,相互的关注增多,亲子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也会相应增加,彼此间的不满情绪容易放大,甚至造成家庭的不和谐。

    最近有位王女士给我们打来心理热线电话,说自己最近心情很烦躁很焦虑,因为11岁的女儿现在每天只能在家上网课,而她看到女儿效率很低,做事拖拉,心里就有一股无名之火,几乎每天都会批评甚至责骂孩子。因为疫情的原因,她自己也没有上班,一家三口目前都住在公婆家中。女儿6岁之前都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现在很黏妈妈,但自己却对女儿很不耐烦。王女士希望我们能帮助她看清自己的情绪,也能看见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能够让爱在家庭中流动。

    看见情绪背后的原因及诉求

    亲子关系的现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背后必然有长期的积累和深层次的原因。根据王女士描述的情况,我们帮她梳理了为什么会产生当下的情绪,导致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

    首先是疫情当下的应激反应。因为疫情没有上班,整天宅在公婆家中,王女士本来就容易产生许多人都会出现的正常应激反应,比如认知狭窄、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甚至愤怒等情绪,出现逃避、敌对、无助等行为。在这种易烦躁、易激惹的情绪状态下,每当看到女儿的行为让自己不满意时,很容易过度关注,将其放大,甚至忍不住责骂女儿。

    过度关注与期望过高的心态有关。现实中,几乎绝大部分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各方面都优秀卓越,将来能出人头地。这是为人父母的美好愿望,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做父母的要有平常心,要能接受孩子将来也可能成为一个平凡人。王女士总是看女儿不顺眼,和她对女儿的期望值过高有关系。

    其实据她描述,她女儿大部分学科成绩都很优秀,只有英语成绩欠缺一些,可因为自己对女儿要求比较高,不允许孩子有不足。当女儿有作业不会做来向她寻求帮助时,她就会很生气,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其实王女士这份情绪的背后,是自己对女儿的爱与期待,对女儿产生不满是因为希望女儿变得更好更优秀。我们从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开始,耐心听王女士倾诉她的焦虑和烦恼,理解并接纳她的情绪,也肯定她愿意为女儿付出、希望女儿更优秀的初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给她提供建议和进行疏导。

    我们引导她先看见自己这份情绪,与情绪共处。王女士刚打来电话的时候,情绪显得非常焦虑和烦躁,我们请她描述自己身体的反应时,她说生气时会感觉喘不过气来,浑身发抖,心跳也会加速。表达本身也是一种疗愈,我们让王女士和自己的情绪待在一起,去感觉和接纳这份情绪。当描述出自己的情绪,并看见情绪背后的诉求时,王女士就能平静地面对自己的感受了。

    看见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

    每个孩子都需要安全感,需要被关爱,而这种需要的满足,最主要是来自家庭和父母。接下来我们引导王女士看见孩子,与女儿的需要对接。王女士认为自己对女儿很好,在物质上都会满足她,但她忽略了女儿情感上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幼猴母子依恋实验:小猴子有两个“妈妈”,一个“铁丝妈妈”身上挂着奶瓶,一个“绒布妈妈”身上没有奶瓶。小猴子只有在吃奶时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大部分时候则依偎在“绒布妈妈”怀里,因为“绒布妈妈”能给小猴子温暖的怀抱。所以,父母不是提供给孩子物质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充分的爱,给孩子拥抱、关爱、陪伴等。当孩子总是被看见、被认可、被滋养,才能拥有强大的心理能量和健全的精神人格。

    比如这个案例中,王女士和女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有缺失的。女儿上小学之前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内心对父爱母爱的渴望没能得到满足。一般来说,小时候较长时间的亲子分离,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及亲子关系。所以女儿现在虽然已经上五年级了,还是经常喜欢来黏着妈妈,有点儿事就来找妈妈。妈妈并未意识到这是孩子内心对情感和关爱的需求,而是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孩子那么大了还不够独立,觉得女儿总是来打扰自己,于是用烦躁来回应女儿的依恋。

    通过分析,王女士理解和感受到了女儿的真正需要,女儿之所以总是喜欢来喊妈妈,表现出对妈妈格外的依赖,其实是希望妈妈给她多一些陪伴和交流,多一些认可和关爱。

    看见资源,在关系中成长

    我们让王女士说说自己女儿的优点,她仔细想了想说,女儿其实挺懂事的,很懂礼貌,学习上也比较认真。当她看见孩子的优势和资源后,开始主动反思,自己好像对女儿期望值太高了,孩子其实有很多优点,而自己总是喜欢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

    她还愉快地回忆起一个细节,有一天自己陪女儿练字时,发现孩子的字写得比自己的还好,那个下午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交流中,王女士慢慢看到了自己和孩子身上的资源,发现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陪伴女儿,比如可以用肯定的言辞去鼓励女儿,可以给女儿一些拥抱,或者可以和女儿一起策划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终于意识到,只有在和谐温暖的氛围中,才能看到她所希望的彼此成长与家庭中爱的流动。

    谈到最后,王女士刚开始的焦虑烦躁情绪基本上烟消云散了,也进一步地明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改变。她认识到,只有父母先学会接纳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才能更有智慧地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看见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状态。她愿意带着对自己、对孩子、对彼此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去和女儿建立更加健康的亲子关系,让自己和孩子都能获得新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