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探寻教育真谛 以“和”孕育未来少年
历经近300年风雨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抑或是漫步古城墙,聆听“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历史回音,看墙上苔痕青绿,细水漫流,墙下水光潋滟,游鱼悠然;抑或是驻足仰望那历经百年沧桑却依旧枝叶繁茂的黄桷树,看它们母子相拥,树中有树,相融相生的感慨;抑或是拜读红色砖瓦上用簪花小楷记录的百年来栉风沐雨杏坛往事,薪火传承岁月歌,在文字中追思那段已逝的时光,感受先贤力量的澎湃……这些岁月留下的画卷、历史写就的书简,就静静坐落在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校园内。作为重庆一所颇有历史的小学,四牌坊小学已经走过了书院、新学、现代教育——279年不间断的办学历程,时至今日依旧是巴蜀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新时代它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更加博大的胸怀,“融”古今,创未来!
鼎山独秀,几水荣臻,奇山秀水孕育出了江津四牌坊小学这所重庆古老而又年轻的小学。学校的前身是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举办的官学,后更名为几江书院、几水书院,闻名巴蜀。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办新学,因建于劝学、明德、光宗、耀祖四个牌坊之间,故名江津县四牌坊高等小学堂。“文革”时期改名为雷锋小学,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为四牌坊小学。千古风流、人文荟萃的江津,为四牌坊小学增添了文化底蕴,也赋予了历代师生承古开今的气概。
近年来,四牌坊小学新建的鼎山校区与原几江校区融合互助,以“融”为精神内核,以“融文化”为特色品牌,以“三四五”为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倡导“融和精神”,创办“融和教育”,指向“春播未来”,学校以新的发展契机为抓手,实现跨越发展,赢得了全国中小学优秀创新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五一巾帼标兵岗、优秀少先队集体、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并获评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示范小学、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以“融”铸校魂
打造特色育人氛围
四牌坊小学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育人理念。新时期,学校根植百年名校深厚人文积淀、聚焦义务教育立德树人素养发展时代课题、把握多校合并和联盟办学现实背景,以山的博大、水的襟怀将百年人文、帅乡环境、家庭学校融为一体,全国首创“融文化”核心理念,融古今,和家国。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融”“和”正是其中精髓。“融”是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包容的雅量,本质就是合作与宽容。团队的“融”,即融入,团队悦纳个体,个人融入团队;领导的“融”,即融汇,海纳百川,高瞻远瞩,倡导包容性成长;教师的“融”,即“融爱”,用爱执教,尊重学生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融”,即融智启慧,尊重他人,合作探究。“融和精神”下的“融和教育”蕴含了培育素养、激活思维、幼苗争春的育人理念。
“融和教育”是“融文化”的主体,它以发挥双主功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建构“融和文化”、创新“融和德育”、优化“融和课堂”、践行“融和管理”、实现协同发展为目标。“春播未来”即定位“春播”,指向“未来”,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一颗好种子,栽下一棵好苗子;教师以春阳心态,投身春播教育,呵护学生,从教如心。学校领导要有“小学虽小,有办大教育”的担当;教师要有“课堂虽小,有为祖国育英才”的作为;学生要有“现在虽小,有为将来发展蓄能源”的理想。
“三四五”是“融文化”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三”为创三型班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四”为建4个坊小:人文坊小、活力坊小、创新坊小、幸福坊小;“五”为抓五促联动:德育推动、名师带动、经典传动、体艺促动、资源互动。科学的体系为多校融和“上规模,更上质量”提供了保障,让学校与更多的巴渝名校形成优势互补,与兄弟学校资源共享,赢得新时期教育现代化学校可持续生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具有融和精神的人。
融和德育
融和品行之美
古语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立德树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融文化”为核心的四牌坊小学秉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德育资源,不断拓宽德育路子,构建起融和德育3个维度,即德育体系、关键能力、长效机制,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未来使命担当的崇高价值。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学校确立了“12345”德育工作思路。“1”是指一个中心,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德育活动围绕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2”是指两个阵地,即依托课堂发挥学科教学主阵地育人和丰富多彩的活动阵地育人的作用。“3”是指三个融和:即与“融文化”相融和,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融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和。“4”是指四个特色,即传承学校优势项目,整合演讲、书法、艺术、科技、英语、体育等特色课程,将教育与自然相融和,与社会相融和。每年开设四季课程:即春之萌“好学杯”读书节,通过读好书、讲故事、诵经典、写美文等传播正能量,享受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夏之荣“自强杯”艺术节,载歌载舞,展现师生风采;秋之思“厚德杯”孝爱节,以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具有博爱、大爱的情操:爱人类、爱祖国、爱他人、爱自己;冬之孕“求真杯”博弈节,开展体育运动会,强身健体,放飞思维,科技创新,开展以足球为突破口的体艺活动,校园足球成绩名列前茅。每月搭建四方舞台:即书画台、演讲台、健身台、播音台,让校园处处生命律动,展示学生个性、特长。落实四个常规,即认真落实值周工作、升旗仪式、文明礼仪“1+1”、班主任辅导员建设工作。践行四个开放,即开放家校教育,形成育人大环境;开放课堂,构建多元导师体系;开放育人文化,践行多维行动引领;开放学生视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适应社会,与国际接轨,形成校、家、社的立体教育,全员德育的共同体。“5”是指每天做好“五个坚持”:即在校5分钟跑步、10分钟演讲、10分钟书法,在家5分钟跳绳、20分钟亲子阅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合作,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营造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立德树人的大教育场。
融和德育让学生们在学校有意识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展露天性,积蓄满满的正能量,让德育发挥更大功效。2018年12月,“光明小记者”孝善寻访活动举行,学校成为重庆首个“光明小记者站”建站学校,也成为重庆市一体化孝善教育的先行学校。
融和课堂
融和生命之美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融文化”的重要输出窗口。四牌坊小学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以及育人要求,积极打造融和课堂,以“融入、融汇、融新”为课堂文化,注重个性化的生命成长与人文化的生命呈现。其中融入是构建主体,融汇是课堂形态,融新是核心价值追求,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丰富了融和课堂的内涵,建构了一个牢固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四牌坊小学以“融入、融汇、融新”为内核的融和课堂链接生活、动态生成,筑基教室小课堂,拓展校园中课堂,参与社会大课堂。学校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融和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课程辅助活动、隐性文化课程三部分,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更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更好发展。课程辅助活动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采用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爱好及教师特长有选择地设置组别,开设菜单式课程,供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例如,针对城区学生的薄弱点,“体验式”教学开展叠被子、包饺子、针线、泥塑等活动;“戏说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借助家长义工和社会义工的资源,开展英语童话剧、“富硒江津·希望无限”主题展示、非遗文化川剧进校园进课堂、毒品家族的前世今生,多彩活动寓教于乐;“留白式”教学,引入中国画美学特征,教师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会讨论,学会合作,寻找未来的发展空间。
开放包容的课堂让学生们乐于体验、全程参与,帮助他们在互动中共识、共享、共进,在交流中有创见,在体验中收获,在反思中创新,构建了一个和谐、自然且具有生命力的学习共同体。2019年11月,学校教育创新成果“以融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校园建设”参展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获得国内外教育同行热议与好评。
百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百年耕耘不辍,薪火传承。正如邹权伟校长所说:“融和教育将生命作为载体和对象,只为从学生的视角关注‘融文化’的世界里让生命拔节生长。”相信在更长远的未来,四牌坊小学将继续坚持融和管理,同心圆梦,打造出融和教育优质品牌!
(邹权伟 卢 刚 万 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