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学融通”课程 让学生与未来相约
拥有一块花田,亲自种出美丽的鲜花,这是很多孩子向往的事情。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学校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了项目学习课程“花田记”,学生们成立了研究小组,了解植物、土壤特性,学习翻地、除草、播种,定期浇水、施肥、间苗,记录花田成长状态,最终培育出绽放的花朵,收获了实践与研究的喜悦。
项目学习课程“花田记”,是雨花外国语小学“玩学融通”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雨花外国语小学围绕“生动教育”的办学理想,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2016年12月,学校围绕“学科的特质、学生的特性、学校的特色”的核心思想,启动了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玩学融通’理念下的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在特色办学的路上砥砺探索——
寓教于乐
打造“6+3”课程体系
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通常是和玩分不开的,他们在玩中产生兴趣,在玩中增长才干。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雨花外国语小学确立了“快乐的校园,世界的儿童”的办学理念,“玩学融通”课程体系就是这一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玩学融通”顾名思义就是“玩”与“学”的深层融合,让“玩”成为回归学生本性的“学”。“玩学融通”理念下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以“游戏教育”理论、“从做中学”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基础,是指在“玩学融通”理念下构建学校的课程群体系,即在课程群的整体构成、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让学校的课程群成为学生“玩”与“学”融通的载体,将学生精神层面对“玩”的需求与成人、社会对学生“学”的诉求相互融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同时,学校建构了由“德之善”“言之雅”“思之慧”“艺之美”“动之魅”“探之趣”六大领域组成的“玩学融通”课程体系,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玩学融通”课程体系六大领域培养目标各有侧重。“德之善”指在玩中养德,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体现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规范。“言之雅”指在玩中言表,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素养和言谈风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思之慧”指在玩中会思,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特的思考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艺之美”指在玩中赏美,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现的兴趣,能在生活中表达和拓展美。“动之魅”指在玩中“悦”动,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培养团结合作、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探之趣”则指在玩中探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玩学融通”课程体系在六大课程群的基础,每一个课程领域又分为学科基础类、实践拓展类及活动探究类3个层次。六大领域3个层次纵横交错、相互联系: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玩中爱学”;二是唤醒学习力生长,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玩中慧学”;三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精神,帮助学生延续学习的兴趣,锤炼学习的毅力,让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蓄力,实现“玩中恒学”。
五大策略
重构教与学的方式
如何落实“玩学融通”,创建多彩课程文化的发展路径?雨花外国语小学设计了五大实施策略,并通过开设特色课程,让学生收获真知。
一是玩“学”定向。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突出目标导向,设计了数学前置性学习、场馆学习任务单等多项实践任务,让学生从自主研究、探索与发展中获得相关知识,进而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例如,五年级学生带着“绘制参观路线图”“寻找馆藏珍宝”等任务参观南京博物馆。学生崔子胤说:“我喜欢的是AR还原技术的运用,我尝试用它构建古代建筑,真是有意思。”学生房梓萌说:“古人真是有智慧,竟然能想出这样的设计,将来我要是当了设计师,也要把这样的古风元素运用到设计中。”
二是玩“趣”激发。教师通过进阶性的任务设计,让“玩”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求知的乐趣。例如,学校开设的英语口语课,运用情境体验空间,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进行英语的对话交流,把抽象的英语生活化,“玩”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互动交流的热情,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索求知的乐趣。
三是玩“思”启发。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数学文化节、“每周两题”思维竞赛、科技“五小”比赛等活动,更深层次地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例如,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学生们参与了一场“巨石搬运”活动,尝试通过借助橡皮筋、胶带、吸管等简单材料搬运巨石,在改进中认识轮子的结构和作用,探究科学原理。
四是玩“知”融汇。学校让“项目学习”课程从学科跨界走向学科融合,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真假雨花石”的探索中,学生借助工具对雨花石的大小、粗糙程度、重量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学习鉴别雨花石的真伪,在科学实验中推动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五是玩“创”结合。学校在课程实施中,为学生创设“玩”的情境,布置“玩”的任务,启发“玩”中思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五年级的STEM课程“污水净化大比拼”,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污水净化设备,并通过智能程序设计将过滤装置智能化,从中理解“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参与者,都是一个“小创客”。
多元评价
记录学生生长历程
在课程评价中,雨花外国语小学首先基于评价的多元化,分年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开放性评价;其次基于“玩学”的不同形式,构建“生长性”评价体系,记录学生的生长历程。评价方式包括基础类课程的纸笔测试,拓展类课程的口语测试、网上测评、操作展示,还有探究类课程的自我日志、小型竞赛、多样实践活动等。
作为“玩学融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学习课程评价凸显了“3个结合”的特点。一是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课程评价关注个体和团队的关系,学校通过开展项目学习作品展示活动,将学生作品以展板、汇报的形式呈现,评选出“最佳成果团队、最佳创意团队、最佳合作团队、项目学习之星”。二是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各年级通过“作品展示+节目汇报+微信推送”的方式呈现项目课程学习成果,也使学校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三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校针对每一个项目主题制定了目标分解表,既关注项目成果又关注学习过程,更加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
在高质量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雨花外国语小学开设了课前3分钟“微课程”,以开放创新、跨界融合的视角推进“项目学习”“场馆学习”“STEAM课程”等统整式课程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情趣的教学活动+广泛的国际交流+校本的英语体验空间”的外小特色课程体系。此外,学校开设了近100种俱乐部课程,形成了一批品牌俱乐部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合唱、行进管乐等社团已经成为极具特色的市级艺术团,啦啦操社团在国家级别比赛中屡创佳绩,“极创空间”俱乐部多次在省市级创客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展示了雨花外国语小学高品质发展的探索轨迹、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和全体师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玩学融通”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推动了教学相长:丰富的课程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切实转变了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不断提高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校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玩学融通”课程图谱,内涵发展继续深化,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近年来,学校的一批课程基地或实验项目申报成功,并先后获得“志愿养德——构建区域志愿者行动学校联盟执行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十三五’期间首批南京市小学教学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基地”“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星光计划’特色示范项目学校”“南京市STEM课程实验室”等荣誉称号,在完善“玩学融通”特色课程,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学习力生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维斌 石 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