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科学者畅谈中国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中国梦,是千百年来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蓝图,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深化中国梦的研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本刊特邀请高校理论专家和知名学者,深入阐释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4月18日本报在第8版刊登第一期,今天再刊登第二期,以飨读者。

实现中国梦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顾明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实现中国梦的人力源泉。传承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大批人才。

    一是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和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当今世界变幻莫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今天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扑面而来,这给了我们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国曾经错过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如果再错过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强国的梦想就难以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只有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迎头赶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是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要求我们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是传授现存的知识,现代教育是要创造知识,向未知世界进军。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死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捕捉新知识的能力。去年3月经合组织发表了《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报告。报告介绍了“21世纪技能评估与教学项目组”汇集的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研究机构的250多名研究者的意见,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1)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2)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4)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三是教育工作者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制度要创新,要研究学校制度的多样化,打通职业教育的中高级连通,职教与普教的沟通,使每一个愿意学习的人都能得到深造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依据,采取全面的、综合的、经常的评价方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改革现代学校办学体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教师参加学校管理的权力。

    四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摸式。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知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条件,为学生设计适合于他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因此,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摒弃灌输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使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他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

    五是要深刻理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谋生的职业。教育事业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教师要有真诚的教育理想,要有长远的教育规划,有自觉自愿的教育担当;要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爱生;时常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致力于自身专业品质的提升,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标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强,国家兴。世界任何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实现强国的发展战略。美国在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后,马上检讨教育工作,很快于1958年国会就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把教育事业与国家的安全联系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产品在美国倾销,美国立即反思教育,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于1983年提出《国家处境危险,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报告。世纪之交美国总统布什又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这一切都说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总是把教育放在强国的首要位置。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如果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主要由政府来承担,那么,提高教育质量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我们有责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价值目标和追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韩震

    梦想催人奋进,有梦就有希望。一个人有了梦想,就有了人生目标和行动的动力,伟大的梦想造就伟大的人格;一个民族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蓝图,伟大的民族编织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造就伟大的民族。

    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建立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山清水秀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就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

    中国梦是绵延不断的,它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追求。但在不同的时代,中国梦是有内在内容的侧重和表现形态差异的。在古代中国,中国梦大概都是追求国泰民安,人们希望安居乐业。近代以来,中国梦就是人民希望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富裕。在民国初期,中国梦大概是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梦则是驱逐入侵的外敌,捍卫民族的独立,让中华文化得以延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梦则转向社会的发展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超英赶美”成为我们的梦想。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梦想更多的仍然是尽快发展生产,让人民摆脱贫穷,“小康社会”就成为中国梦的符号。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梦则明显地转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梦似乎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实现的前景。

    “中国梦既是萦绕着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梦,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想”。这个梦是亿万个梦想编织在一起的,是许多梦想色彩相互映照的。让人人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整个社会才更加多姿多彩。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民族的梦想、社会的梦想、国家的梦想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人的梦想体现出来的。梦存在于个体头脑之中,中国梦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价值追求的总和。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人无法按照人的方式生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只有当每个中国人都做民族复兴的梦时,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只有给每个人做梦的自由空间,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希望,使每个人都怀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家国梦”,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爱国情,才能把众人的梦汇成民族复兴之梦。

    中国梦不是停留在思想和观念之内作纯粹的理想,而是能够激发行动意志并且具有行动能力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进程本身就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因而也就有了普遍的世界意义。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中国而言是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途径,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成功的发展范例。我们既然走过了非常成功的历史进程,我们就必须有足够的自觉和自信:实现中国梦只能走中国道路,其他路是走不通的。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不可能有这个民族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没有时代精神就不可能有作为这个时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民族。民族精神只有具有时代性才有活力,时代精神就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统一的中国精神。中国梦激发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力量。现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的现实,忽视这个现实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梦不是排外的梦,而是改革开放的梦,是与其他民族梦相互映照的。其他的梦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激活了我们民族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梦也会给世界带来许多新的色彩,让世界变得更加姹紫嫣红、多彩多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但我们的追求不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我们应该创造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理念和理想前景。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梦想的价值不在于总是“在梦中”,而是激发行动。没有行动,梦永远只能是梦。所以,我们“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未来伟大复兴的理想蓝图和前景,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是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梦。梦在我们头脑中,实现梦想的办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双手中。我们不能只做梦,我们更要把梦想变成现实。我们已经站在了历史发展新的起点上,必须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甩开膀子埋头苦干,用我们的双手实现中国梦勾画的理想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每日传真     下一篇:毕业“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