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学生关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可

    2001年,国家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2011年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于2012年秋季执行。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材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以适合学生发展为旨归,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新的特点。

    更加关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新教材既关注学生对周边的社区、科技的了解,同时也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创新兴趣,让学生参与理解学习的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中主动适应社会,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背景的挖掘,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新课标教材在编写上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培育合格公民为目的,实现真正的公民教育。教材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更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从教材内容的安排看,避免琐碎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从体例和呈现方式看,避免模式化,灵活多样,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课题内容的安排看,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教材的编写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问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

    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材密切与生活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学习思想方法提供机会。教材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目等,进行细致地修改。教材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全面体现培养公民素质的理念。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教材渗透数学思想和人文关怀,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集团教育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