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 均衡 优质 特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三级评价指标、评价要素和等级标准构成。学校评价主要指向学校的软件建设,也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其二级指标包括:发展规划、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教育资源管理、校园文化。

    在项目推进策略方面,建立市项目组统筹、区县协调、学校实施的三级推进机制,有效推动学校自我评价机制建立与实施。项目组研发了评价工具(学校调查表、干部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对全市每一所小学学校发展进行了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5年来共发放各类问卷984208份,建立了反映全市每一所小学学校、区县、全市发展现状的三级基础信息数据库。

    项目组在进行学校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建立了学校自我评价支持系统,包括人力资源、评价工具、信息采集、信息加工、评价结果解释、结果反馈、结果应用等。同时,项目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从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5年来,北京市小学学校各项工作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各项工作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2012学年度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九方面工作的评价均超过了85分。九项工作中,体育卫生工作一直排名第一,校园文化建设排名第二;各项工作中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心理健康工作,其次是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

    区县经验

    东城区:精品特色促发展

    东城区自2007年12月起,历时1年半,组织全区小学进行“发展现状诊断性评价”调研,最终完成区域规范化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体系。

    在学校布局方面,新建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对东交民巷小学等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在办学条件方面,自2008年以来,投入经费约6.2亿元,实施小学工程建设项目40余项。2006年至2010年,结合校安工程、小学规范化工程,投入过亿元,使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初步达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在学校管理方面,实行“学区化”管理,开展学校“深度联盟”工作,启动“校区制”,高效率统筹利用区域教育资源。

    东城区以青少年学生课内外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实施“蓝天工程”、探索联盟机制、推动“少年艺术学院”、成立“金帆团联盟”。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由2008年的93%上升到2011年的99%。

    西城区:强化督导促均衡

    立足区域小学教育发展现状,西城区提出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工作思路:“以校为本,引导提升;以点带面,整体优化。”西城区组建了以主管区长牵头的规范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形成了规范化工程的5年规划,并成立了规范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价验收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目前,西城区已完成全区68所小学的规范化督导评价验收工作。

    5年来,西城区小学规范化建设重点抓住教育均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这四个关键点,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品质。

    西城区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先后采取了名校拓展、组建特色学校办学联合体、成立西城区教育集团等有力举措,推动西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组建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并改扩建了一批学校。

    此外,西城区坚持实行人才强教,实行校长(书记)职级制,建立并使用西城教育系统干部网络测评系统,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创新主题教育,完善平台建设。坚持实施学校发展提升工程,在校园硬件和学校内涵建设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

    朝阳区:“双名工程”强师资

    朝阳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有四大特点:一是行政推动力度大,机制健全,出台了“朝阳区小学规范化建设规划”等近百个指导性文件。二是资金投入大,改善办学条件,注重提高实施设备的使用效益。三是推进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启动并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促进了学校优质发展。四是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改善了朝阳基础薄弱,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变化显著。

    在机制方面,朝阳区教工委、教委精心制定了《朝阳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规划》及实施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为组长的“朝阳区小学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学区、学校相应的组织机构。

    在工程具体实行过程中,朝阳区按照《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自2008年以来,共计投入资金30.34亿元,完成全部学校的规范化硬件建设和135校址的校园网“达标工程”建设及验收。

    其间,朝阳区着力提升队伍育人能力。依托“双名工程”和规划立项课题,培养出一批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效益,通过项目引领,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强化督导,使验收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了实效。

    海淀区:鼓励学校创特色

    海淀区小学规范化建设总体目标是“面向所有小学,促进每一所学校规范而有特色地发展;面向所有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自主而有专长地发展;面向所有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立足区域实际,海淀区成立了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区域科教资源优势,成立了包括5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海淀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5年来,市级财政投入近5.85亿元,区级财政投入总计近20.11亿元。海淀区对所有小学进行了校舍抗震加固。至2012年底,全区小学设备达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海淀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全部达标,完成校园网安装全覆盖,100%的普通教室和95%的专用教室安装多媒体。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海淀区坚持依法治教;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海淀区注重以专业发展为方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注重推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抓好体育、美育和校外教育工作。而对不同学校,鼓励探索学校特色发展模式。

    丰台区:文化建设提品质

    丰台区在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推进过程中,紧抓文化建设这一主线,梳理学校文化核心理念,促进了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丰台区教工委、教委坚持软硬件并举,不断提升办学条件的同时,实施人才强教工程,促进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不断提高。

    在硬件方面,2008年1月-2012年7月,市、区两级共投入专项经费4.52亿元,进行校园综合维修改造134项;53所小学进行校舍整体改善及抗震加固;57所学校进行操场铺塑胶及场地改造。2009年实现全区学校百兆互联,以丰台教育门户为核心,陆续建设了视频资源在线、骨干教师同步课例平台等9个应用系统,实现了网络教研、行政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应用。目前,全区小学更新了信息技术设备,在教育教学设施、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等项目上基本达到市颁新标准。

    在软件方面,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德育实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区明确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以典型经验引路,促进学校发展;以督导评价,促进办学规范的落实。

    石景山区: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2007年至2011年,石景山区市、区两级投入专项资金31757.76万元用于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全区围绕“布局调整与办学条件达标”、“现代小学科学管理”、“小学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等五个重点项目,指导学校制定发展远景规划及年度推进计划,确保落实《石景山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发展规划》各项任务。

    石景山区通过校舍安全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等工程,极大改善了全区小学的办学条件。以规模调整、弱校撤并、改造,优质校兼并、名校联办为推进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07年至今,撤并小学2所;高起点建设融景城京源学校小学部、爱乐实验小学、地铁家园古城二小低年级部、金顶街二小新校区等5所小区配套学校;引进优质资源,与北京景山学校合作举办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九年一贯制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学校。同时,加强中小学衔接研究,构建了按照地域和功能划分的5个中小学教育教学协作区。并组建九中教育集团与古城教育集团,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办学共同体。

    门头沟区:实施三项工程

    门头沟区在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29124.83万元。围绕着“小学教育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干部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总目标。有序推进了布局调整工程、队伍建设工程和质量提升工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