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厚德强能 服务社会敢为人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此外,学院还连续十年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共有50多个成果参展,大部分已实现项目对接。

    ——开展培训服务,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依托各类平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服务工作。三年来,组织完成各类社会培训69586人次,其中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总量33670人次,承担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20196人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其他培训33471人次。

    学院具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有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形式,包括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和专本衔接自考等三种类型。至2012年,各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达5800多人。

    学院还承担全省机械、建筑、电子、计算机四类专业近9000名考生考生技能测试工作;与省教育考试院合作研发3个网上报名系统,每年为近20万名考生提供服务。

    ——对口支援兄弟院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学院积极对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学院和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支援活动,已为对口支援的西部院校联合培养教师385名、培训学生805名。

    学院还积极派遣干部、教师赴疆工作和挂职支援地方教育事业和共青团工作。如有连续两期进行援疆的院团委书记、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蒲文庆和应用语言系教师邱巧如夫妇;商贸管理系吴刚老师挂职连江团县委副书记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团省委通报表扬……

    此外,学院还积极参与职教改革试点,承担了9项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并与福建省邮电学校、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工业学校联合办学,开展6个专业的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试点工作;与福建工程学院本科院校培养“3+1”应用型本科人才,搭建中高职、高职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开展两岸职教交流合作 示范和辐射作用显著

    作为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先行校,学院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探索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新途径,形成“四首创,五模式”经验和“七个多”的显著成效。

    ——闽台职教交流合作的“四首创,五模式”经验

    学院首创开展海峡两岸视频教学、引进台湾实务专题制作课程、成立台湾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成批次组织两岸师生互访游学等四种项目,形成先行先试职业教育远程交流模式、师生双向交流常态化模式、台湾经验本土化模式、理论研究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等五类模式。还在全省高校中最早成立“台湾职业教育研究所”和“两岸交流合作中心”,最早开展闽台师资培训和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首创开展两岸远程视频教学,首次引进台湾“实务专题”课程并实施推广,并通过承办海峡两岸高职院校校长论坛、海峡两岸科技论坛等会议,编辑30期《台湾职业教育研究参考资料》,为全省高职院校提供咨询和服务,有力地促进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闽台职教交流合作的“七个多”显著成效

    在合作上,学院与30多所台湾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并与其中16所建立“姊妹校”关系;与台湾高校、台资企业合作研发9个科研课题,引进9门和合作开发11门课程,合作编写18本教材,合作共建10个实验实训室;聘请17名台湾客座教授,选派131名教师和195名学生赴台学习交流,还率先邀请由3所台湾高校27名师生组成的“游学团”到校交流,实现了两岸职业院校学生互派互访的“破冰之旅”,开创了福建省高职院校接纳成批台湾高校学生参访的先河。

    学院海峡两岸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示范辐射作用显著,成为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示范窗口,带动海西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为祖国统一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高职”力量。

    站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新起点上,面临海西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谋划,敢为人先,顺势而为,并将继续发扬“传承菁华、开放包容、知行合一、协同创新”的学院精神,朝着“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人才培养全国一流”办学目标,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现“职教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合作·发展·典范     下一篇:筑梦蓝天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