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发展思路透视
天津致力于飞机制造业中心的打造,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天津市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助推着天津航空工业的发展。图为参加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比赛。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李梦卿
截至目前,我国共建有9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2005年8月,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建立了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3月,天津试验区升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008年5月,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09年3月,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09年3月,教育部与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2009年5月,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8月,教育部批准辽宁省沈阳市建立“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2012年3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2012年3月,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2年7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9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不断改革、探索、创新,以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和省(市)部共建的有利条件,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经验。
明确培养定位——
产业引领、就业导向、素质基础、能力为重
以产业为引领,对接产业发展要求。产业作为职业教育探索新道路、发展新理念、创新新方法的重要参照,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航标”作用,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发展思路。9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围绕产业引领的培养目标,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健全行业指导体系,提升产教结合水平,搭建契合区域教产对接模式的交流平台,造就符合培养目标的职教人才。
【案例】天津市建立市场导向、产业引领、行业依托的职业教育联动机制。沈阳对接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建立装备制造业特色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岗位能力培养。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坚持职校学生毕业安置和职业技能普及提高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对接职业岗位。各试验区结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各生产部门对优质职业教育人才资源的需求,实行“校企一体”、“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锻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案例】三峡库区立足移民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单位要求,开展移民安置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皖江城市带密切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技能训练和企业部门岗位之间的联系,增强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以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竞争力。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在把握企业、行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训等各环节中渗透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出发点,设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全面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案例】四川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为他们在就业市场赢得合适的岗位提供服务平台;皖江城市带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扣用人单位需要,夯实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基础,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能力。
以能力为重点,加强实习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以能力为重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优化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开发职教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坚持能力为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案例】沈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潍坊市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注重培养一线操作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
谋划办学格局——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院校主体、企业协作
加强政府主导,强化政府统筹能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被广泛认同,但是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仍需政府加强统筹。因此,政府主导,是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职教立法、规划职教发展方向、监督教育实施情况等方面。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政府主导是其共性特征。各试验区政府在政策导向、规划安排上发挥重要作用,统筹全局,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试验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案例】四川全力实施“两个加快”战略计划,于2011年5月顺利完成职业教育3年攻坚计划;河南凸显政府主导举办职业教育的特色,形成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
加强部门配合,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力量的各级部门,以共同的发展目标为纽带,形成多种力量交叉影响且相互依存的组织关系,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区域改革与发展。各试验区在贯彻落实共建协议过程中,各部门相互配合,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教改革,全面提升了试验区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案例】黑龙江农业厅会同劳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开展服装等劳务输出培训,已培训输送3.2万人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就业。天津市国资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建体制创新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强化院校主体,巩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职业院校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间起着决定性作用。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依托所在区域的产业、地域优势,强化职业院校主体地位,以合作办学为主线,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快速提高,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案例】三峡库区的15所职业院校合力参与校企合作,探索政校企三方联动模式。黑龙江以涉农院校为主体,培养农业领域特色人才,打造农业服务产业链。
加强企业协作,完善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保障其基本利益是其参与校企合作的驱动因素。企业实际运营中,对各岗位人才的质量、规格、素质都有明确要求,这种岗位标准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提供了依据。参与只是旁观者的心态,协作才是合作者的行动,引导企业从参与职业教育活动转向协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各试验区正在努力开展的工作。
【案例】沈阳市主导产业、支柱企业向多所职业院校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专业建设。柳州市企业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活水”,开辟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西部大开发产业升级的“源头”。
坚持改革方向——
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
加强资源整合,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整合资源是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的主要路径,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整合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培养培训资源,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实现优质资源在职业院校的集聚,为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思路。
【案例】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以资源整合为起点,完善了跨行业、跨部门资源调整和改组的机制。四川协调经济部门和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多方共建资源,实现职教发展内外部环境间的良性互动。
促进结构优化,推动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结构由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布局结构等要素构成。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职业教育自身结构优化问题、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问题。在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的共性经验中,优化结构十分突出和重要,适应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需要,推动了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案例】河南试验区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吸纳百强企业,投资上百亿元共建改革试验区,实现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各个环节的动态组合、有机联动。皖江城市带在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优化、提升专业结构,构建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结构。
加强内涵建设,凸显职业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内涵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各试验区在改革过程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明确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模式、内部机制体制、校企合作水平等方面的改革上,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能力。
【案例】潍坊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订单式”、“模块式”的实施,提升试验区建设内涵。河南在特色建设方案实施中探索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