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发展思路透视
提高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引力与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职业教育吸引力越低,质量提高就越困难。各试验区职业院校在建设中,努力改变专业设置滞后、培养定位不准等问题,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入手,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
【案例】皖江城市带科学定位,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贴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天津市加大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出台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等制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外在吸引力。
把握建设目标——
面向人人、倡行公益、服务产业、促进经济
坚持面向人人,推动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对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消除贫困、保障公平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面向人人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求各试验区必须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办学水平。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积极推进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全面建设惠及大众的职业教育体系,使我国职业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案例】三峡库区把握面向人人的建设目标,合理安置大批移民,稳定劳动力就业。黑龙江注重面向人人,坚持在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上扩大招生对象,以岗位培训吸引众多社会成员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
努力倡行公益,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利用法律手段保障职业教育合法地位,利用文化手段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努力彰显职业教育的公益性。
【案例】河南规定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税收将减免,强化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广西连续投入73亿元用于职教园区建设。
加强产业服务,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技能型人才。各试验区职业教育以服务产业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加快发展与产业匹配度高的专业,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适应地方重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案例】潍坊市提出了“带动黄蓝”的职业教育突破战略,针对本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沈阳以服务装备制造业为建设目标,顺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促进经济发展,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人才培养方式。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来实现的。由于经济发展处于主动地位,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同时受教育成本和预期教育收益的影响,导致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不相适应。9个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在职业教育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方面进行了探索。
【案例】天津紧扣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寻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为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四川通过建设六大职教集团,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
(作者系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链接】
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亮点
1.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天津
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所国内一流水平职业技术师范大学,5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4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50个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
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5年内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50万人,其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超过40%。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利用3年时间,通过开展红色证书、绿色证书、蓝色证书、村干部、农村经纪人五大培训,使全市郊区100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
实施职工素质提高工程。提高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以及高级技术工人素质,全市在职职工年培训率达到20%以上。
实施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减少长线专业、发展短线专业、孵化新兴专业、形成特色专业、打造精品专业,全市重点建设100个市级骨干专业。
实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重点培养200名高水平、高技能“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 2000名骨干教师,引进1000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
2.我国第一个西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四川
3年内筹措职业教育攻坚经费100亿元。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中职学校在校生增加50万人,试验期内达到160万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高职高专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的50%以上。
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试验期内,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0万人,再就业培训60万人,创业培训12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50万人以上,职业培训证书500万人以上。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12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个实训基地、3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3.我国人口最多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河南
以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能力。
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和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出其力、各计其功、集约利用、提高效能”的原则,统筹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职业教育资源和资金。
制定职业院校优秀人才激励政策。开展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的评选工作,业绩突出、特别优秀的职业院校校(院)长可以享受高一级的行政待遇,省财政每年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职业院校校(院)长给予奖励。
4.我国第一个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广西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新增编制主要用于引进“双师型”教师;设置“非实名制”编制,用于聘请企业人员任教;自治区财政每年列支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培训。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选择广西柳工集团、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与职业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来宾市开展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点,在鹿寨等14个县开展县级政府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
推进职教园区建设。规划建设柳州市职教园区、北部湾职教园区、南宁市职教园区和崇左市职教园区。四大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73亿元,规划占地2.35万亩,入驻职业院校3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20万人。
5.我国第一个两部门两省市四方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三峡库区
探索率先发展新政策,实现两个“全覆盖”——对适龄移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对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移民给予资助全覆盖。制定移民学生就读高职院校鼓励性政策。
探索培训就业新机制,优化和完善政府在发达地区建立的就业服务网点,促进库区劳动力永久性转移就业。
探索建立大城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长效机制。湖北省、重庆市建立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捆绑发展”新形式,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协调三峡库区职业院校与其他省市开展合作,共同办学。
6.我国第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沈阳
创建不少于6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满足50%以上的职业学校学生能接受更加优质的中职教育。
围绕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打造10个全国一流优势专业,30个全省一流骨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全面对接,每年培养2万名以上高技能型人才。
围绕沈阳十大主导产业,建设20个公共实训平台,每年承接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待业大学生的技能培训5万人次。
7.我国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
拓宽职教立交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衔接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选择若干所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或研究生层次职业技术教育试点。
推行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验区内各用工单位招录职工执行“先培训、后上岗”规定,优先录用已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
实施弹性学习制度,推行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同层次职业院校之间实行学分互认;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互通的高中阶段学籍管理平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