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师养成教育新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加强师范生教师养成教育,是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采取多项措施,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师养成教育新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引领,着力构建教师养成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按照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先导,切实加强师范生教师养成教育,初步构建了教师养成教育长效机制。一是推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择、分流培养”方案。新生入校后,第1-2学年,不分师范与非师范,在闽南师范大学原有的院系专业设置内,根据专业基础课程科目相同或教学内容相近、学分数和学时数比例相当的专业进行分类,按专业“大类招生”。第四学期暑期,经学校制定的“分流培养方案”和相关院系组织实施的面试考核,在专业大类内对就读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流培养。进而对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教师教育方面的理论、实践和养成教育方面的训练、培养。通过实行该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师范生“准入”质量,扩大了师范生准入的覆盖面,真正使乐教适教的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其二加大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灵活性,一改传统招生问题上的起点终结制弊端,利于师范生教师专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其三,通过“2+2”或“2+0.5+0.5”模式的培养,加大了师范生教师技能与实践环节的培训力度,有利于师范生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二是试点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根据学生自愿发展和学科专业导师队伍实际,集中教育资源,制定培养质量相对较高、有别于统一性要求的培养方案,按照个性化培养计划,在校内相关专业实行精英式培养。制定了卓越教师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团队精神等方面对师范生养成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三是改革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目前,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招收中小学骨干教师,通过中小学在职教师“置换培训”与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建立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学习共同体”,使中小学教师学历学识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强化在职教师对师范生在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另一类是与“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对接,在师范专业后两年构建本科与教育硕士衔接培养方案,实行教育实践不少于一学年的全日制培养模式,促进教育硕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着力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素养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三级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作了整体性的规划。根据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在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计方面,以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核心,结合师范生个性化需求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构建培养与培训相衔接、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的职前教师教育和在职教师教育“两翼”课程体系。一是在职前教师教育的本科教育类课程中提出了“通识教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三大课程模块,这不仅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具有内源上的一致性,同时也体现出闽南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上的创新。二是在课程改革方案上,坚持“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等三大目标并重,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具有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及良好职业精神的未来教师。三是在课程设置上,集中优势资源,动员鼓励优秀教师开设了教师语言、现代教师礼仪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教师养成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促进师范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同时,学校还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硕士点的优势,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两课”教师配备上向师范专业倾斜,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着力加强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培养思想上进、政治可靠的未来人民教师。

    三、以师范生实习实训为抓手,着力培育师范生基层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层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师范生教师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习实训,促进师范生基层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是积极推行师范生实习支教。学校通过推进“三位一体”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有关县(区)共建教师培养创新实验区,组织师范生到实验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一学期实习支教,避免了以往“放羊式”实习和短期实习的弊端,使师范生更直接有效地接受实践锻炼和基层一线优秀教师的职业熏陶。5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在4个创新实验区的12个县(市)的70个乡镇130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一学期“实习支教”;实验区优秀教师共为“实习支教”学生举办了165次的专业技能培训,开设了148场专题讲座,举行了135场教学比武,强化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技能训练。为了鼓励大学生献身农村基层教育,在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同时,闽南师范大学还组织开展大学生“送教下乡”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着力提升师范生职业使命感和综合素质。3年来,结合实验区教师队伍“党团工群”建设,闽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在实验区学校“实习支教”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在实习学校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趣味运动会”、组织学生学习舞蹈、编排健身体操等,学校“芗涛剧社”还专门编排课本剧、小品等,多次到“实习支教”基地举办汇报演出。一学期的基层锻炼,既强化了师范生的实践技能,也培养了支教学生吃苦耐劳品质,树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大力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评。学校在教师教育学院设立了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研制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考评方案体系,建立了平时教学训练由师范专业负责,技能测试由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务处共同组织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在各师范专业学生进入实验区开展一学期实习支教前后,必须通过教师教育能力考评和技能测试,取得“校内证书”作为创新学分,强化职前教育应具备的教师综合技能。

    四、以构建高雅健康的特色校园文化为支撑,着力培养师范生教师气质

    学校在坚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品牌,建设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师范生文明素养和文化素质,着力培养师范生教师气质。一是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制定实施《闽南师范大学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细则》,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倡导校园文明礼仪签名活动、专题班会、团支部会议等形式学习活动300余次。坚持开展学生值勤周活动,先后有600多个班级,50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充当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先后有36间宿舍被评为省高校文明宿舍,一个公寓区被评为省级高校文明社区,两栋宿舍楼被评为省高校文明楼栋,320多间宿舍被评为校级文明宿舍;加强文明礼仪传播,开展“文明礼仪倡议周”、“校园文明大家谈”征文活动、“文明礼让,排队上车”等280多次倡议活动。二是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感恩国家、感恩党、感恩社会以及感恩长辈为主题,坚持基层团组织“六个一”的活动要求,即各系团委通过发出一份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倡议书;举办一场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或宣传活动;组织一次感恩主题征文、歌咏、专题报告会或演讲比赛;组织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召开一个感恩主题讨论会;开展一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或文艺晚会,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感恩风尚。坚持团员青年“六个一”的活动要求,即要求每个学生参加一次感恩主题班会;参与一次感恩主题文体活动;聆听一场感恩主题报告会;践行一次感恩实践活动;撰写一篇感恩心得体会;寄送一封家书或明信片,让学生会主动参加感恩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三是大力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作为在校生“必修课程”,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率提高到90%。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突出师范特色,建立教育帮扶机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秉承奉献精神,完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水平;践行环保理念,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关注健康生活,开展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服务水平,深化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结合机制;响应祖国号召,切实做好大学生西部计划、服务欠发达地区工作。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师范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品质,也使师范生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专业技能,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师范人才。四是持续开展“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自2006年以来,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感动人物的评选活动,产生了一批校园里自强自立、拼搏进取、勇于奉献的优秀学子,形成了先进典型示范效应,感召和激励在校学子,推动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为加强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了良好助力和坚实基础。五是培育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学校立足闽南区位特色,注重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打造形成“布袋木偶、大鼓凉伞、南音弹唱、民俗研究、芗涛话剧”等五大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在传承创新闽南文化过程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养分,提升师范生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六是打造“两赛”促练品牌。“两赛”即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和非师范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至今,闽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18届,非师范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10届,参赛人数达2万余人次,获奖人数4千余人次。通过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规范汉字书写、讲课、评课、朗诵、辩论以及写作类、艺术类比赛项目,把“两赛”与教学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师范生教育的全面推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18年的实践,“两赛”成为全校最大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闪亮品牌。实践证明,“以赛促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在师范生养成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