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适应要考虑农村孩子特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贺琳霞 张旭婷

    农村幼儿园小班普遍存在的一种困境:幼儿园小班的入园适应。对于农村幼儿来说,不适应集体生活是主要问题,表现为不会与小朋友一起友好相处,争抢玩具,不让他人玩等等,导致“总出现孩子磕伤、咬伤、抓伤的事件”。加之农村师资薄弱,许多研究认为,幼儿早期适应能力的强弱将影响他将来对社会新环境的适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小班孩子刚开学的时候不要急着上课,需要教给他们一些常规,比如怎么自己吃饭,怎样与小朋友交往,上课的时候应该怎么样,以及在教室或者幼儿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等等。小班幼儿入园后的主要问题是适应幼儿园。

    在农村,由于自然环境使孩子的户外活动较多,孩子的规则意识比较差,加之隔代抚养在农村较为普遍,祖辈对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溺爱,也使农村孩子规则意识较差,致使“全班孩子秩序性、规则都很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常规或者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祖辈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缺少必要的语言教育技能和方法,使得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许多研究也发现,因为农村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等原因,农村幼儿的语言发展落后于同龄的城市幼儿,特别是3-4岁的农村幼儿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同龄的幼儿。因此,在小班的语言教学中主要应该教给农村孩子怎样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和交往中怎样用语言表达,“请把你的玩具给我”、“我想玩一下你的”、“对不起”等等,而不是通过动手来解决这些问题,“孩子磕、咬伤、抓伤的事件”应该能避免。

    幼儿之所以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原因之一在于生活的基本服务存在问题,农村隔代抚养的重养轻教、包办代替等,使得大多数幼儿吃喝拉撒不会自理,使幼儿不能很好融入班集体。因此,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保障,小班幼儿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技能和生活习惯。可以从两方面来做:

    第一,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有规则意识。相对于家庭,幼儿园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按时吃饭、睡觉等等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而这些在家庭环境中都是缺乏的,可以通过一些儿歌帮助孩子尽快获得这种规则意识。比如洗手、吃饭时都有一些相应的儿歌,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怎么做,帮助孩子记住这些生活的规则和技能。

    第二,保证规则的落实。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原理认为,人的某一种行为如果得到奖赏,则以后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强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强化即幼儿好的行为出现时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如小红花、糖果等;一种是精神强化即当幼儿的好行为出现时给予精神的奖励,如口头表扬、拥抱、微笑等。针对生活习惯较差的农村幼儿,因为长期见不到父母,对父母的情感渴求成为农村幼儿的心里渴望,因此,一旦发现有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在全班面前口头表扬他们或者拥抱他们,强化他们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奖励他们喜欢的糖果或小零食等。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陕西省宝鸡市崔家头镇中心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