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的师生交往
■刘河燕
学生因不满老师的做法而炸学校,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怕学生在评价教师时给自己打低分……近年来的一些怪现象,是师生关系走入误区的一些体现。我国古代一些被传为佳话的师生交往,给我们很多启发。
在我国,尊师重教、尊师爱生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尚书·泰誓》载有“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之语。孔子和孟子都曾把师与君相提并论。唐代徐坚在《初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老子主张“贵师爱资”,将教师称为“圣人”。庄子将教师称为“大人”“圣人”“至人”“真人”。此后,历代统治者和教育家们都竭力倡导尊师。
古人还将师与亲相提并论,即所谓“天地君亲师”,给予教师父亲般的地位和权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心中。孔门师生之间感情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学生伯牛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亲密如同父子。
宋代书院的师生关系,在中国教育史上别有风采。宋代书院一般注重聘请名师主持院务。主讲名师一般都能热心教诲,以身作则。学生倾慕在先,自由择师,虚心求教。书院生徒不多,加之提倡平等的质疑问难,因而师生接触频繁,相互了解较深。在教学中善于营造友好和无拘无束的气氛,主张师生之间互相切磋,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据《宋史》中《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对学生“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弟子们不仅在书院时执礼甚恭,离开书院后有所成就,或居高位,仍对大师执弟子礼。
宋代理学家程颢与程颐继承了其师胡瑗的事业。程颢不拘小节,对学生和善亲近,求学者多喜欢接近他。他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心情畅达、自在,而毫无拘谨、约束之感。《宋元学案》记载程颢的学生游醉访问杨时,杨时问他:“公适从何来?”游答道:“某在春风和气中坐三月而来。”学生对自己的讲授有异议时,程颢则说,“更有商量”。程颐则严肃方刚,教学颇为严厉,但对学生也充满了爱,加之他学识渊博,因此也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程门立雪”足以说明这一点。据《宋史》载:“一日(杨时)见颐,颐偶膜坐,时与游醉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学生充满关切之情。清代王懋竑《朱子年谱》中记载,朱熹到岳麓书院“夜则与诸生讲论,随问而答,略无倦色”。其学生黄榦回忆说,“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另外,他与学生共守清贫,同甘共苦。《宋史》记载,“诸生自远至者,豆饭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庆元党禁时,“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他与学生荣辱与共,处大乱而不惊。朱熹强调学生要尊重老师,但也强调师生之间质疑问难。他在《学校贡举私议》中曾批评宋代官学:“所谓太学者,但为声利之场……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之人。间相与言,亦未尝闻之以德行道艺之实。”他不仅指出官学中师生关系冷漠疏远的严重弊端,而且指出其原因在于学校变成“声利之场”,以及教学缺乏“德行道艺之实”。这也是促使他决心兴复书院,并身体力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朱熹去世后,即使其学术遭官方禁止,但他在江西的学生齐聚信州,为他送葬,全然不畏扣上“伪学之徒”的帽子。
(作者系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