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怎样有效使用玩教具
玩教具是幼儿重要的游戏材料和学习伙伴,幼儿在操作玩教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图为天津市河北区第九幼儿园的孩子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亲手制作糕点。 刘东岳 摄(新华社发)
????适宜的玩教具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联想,训练幼儿的感知觉、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图为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玩耍“扭扭乐”。(虞华燕?摄)
教师要提高玩教具选择和使用的适宜性,首先要从幼儿身上获得智慧,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给幼儿适当的支持,推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深入探索——
关键词:注重观察
根据幼儿表现进行调整
■朱丹妮
幼儿有不同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等方面都有差异。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某日,小班区角游戏开始了,10个孩子选择了娃娃家。前一阶段,我在班级的两个娃娃家里投放了很多新材料。看到操作台上放满刀具,男孩子们每人抢了一把“菜刀”,拿着一大堆的“蔬菜”不停地切。不一会儿,切下的“菜”满桌都是,有的还掉到了地上。小斌和洋洋你挤我、我推你,都要对方让开一点。几个女孩每人抢了个娃娃抱在手里,随后坐在床上无所事事……
这样的活动现象让我陷入了思考: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戏材料是越多越好吗?
其实,如果关注幼儿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并仔细观察幼儿表现,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首先,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更宽敞的活动空间以满足其需求,原先的两个独立的娃娃家既没有相互联系,又将有限的空间分割得很小,不利于幼儿的操作;其次,小班幼儿正处于平行或独自游戏的阶段,还没有合作的意识,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他们更多地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摆弄玩具,缺乏交往能力;再其次,小班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爱模仿也是其突出的年龄特点,看到别人拿什么自己也想拿什么,工具和材料提供得太多,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不必要的争抢,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最后,小班幼儿缺乏角色意识,常常一会儿说自己是妈妈、一会儿说自己是姐姐,缺乏角色意识导致的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在区域中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出现闲逛、无所事事等现象。
通过观察,我发现不是孩子们不会游戏,而是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提供出现了问题。思考后,我进行了一些调整:
有效整合,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将原先设置在教室里的娃娃家调换到午睡房,然后,我将两个独立的娃娃家调整为一个娃娃家的两个房间。这样使原先毫无关联的两个娃娃家合并成一个一室两厅的“小套房”。这个“家”更贴近幼儿真实的生活,更有利于幼儿进入到较真实的游戏场景中。
巧做减法,提供适量的操作材料。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们总是习惯做加法,生怕孩子们的操作材料不够,于是,不断地添加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对于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师提供的玩具应种类适当少些、相同种类的玩具多些、角色游戏的情景的主题尽量鲜明一些,以增强幼儿的主题意识,从而减少主题的变换次数,提高幼儿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主题的稳定性。过多的游戏材料反而干扰和限制了幼儿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得不到发展。我根据角色需要将一部分操作材料拿走,只留下了两把切菜用的刀、两把炒菜用的铲子、两个洗菜用的小篮子和一些适量的餐具,配备了一块抹布,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减少了蔬菜、水果的数量,控制在5以内,有利于幼儿游戏后进行点数检查。
巧做加法,提供真实的角色道具。我添置了几个能区分主要角色的小道具,例如:妈妈的围裙、爸爸的领带、爷爷奶奶的眼镜等。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真实道具不仅能帮助幼儿加强角色意识,而且能激发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我还在插进区牌的地方用图片进行了标识,幼儿在插进区牌时已经自然地分配好主要角色。(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胜利幼儿园)
关键词:始于尊重
幼儿内在需要是玩教具选择的出发点
■张振平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玩具,幼儿园教学离不开教具。那么,选择怎样的玩教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呢?在一般人看来,只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就可以,其实,这是对玩教具认知的误区,“充足”并不一定“适宜”。
对孩子适宜的玩教具,他们会乐此不疲地玩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在公园的圆凳周围跑着转圈;三四岁的儿童对玩沙、玩水这些在成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的”游戏有着极其强烈的偏好。这些都是儿童生长发育使然,是由儿童该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决定的。选择玩教具,要符合与满足幼儿内在的发展需要,这是玩教具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
不同年龄,内在需要层次不同——应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的玩教具。《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于婴儿期的儿童,动作发展速度较快,学会了抬头、坐、爬、行走,小手也会抓握东西,同时能发出一定的语音,对成人的语音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对外界刺激也有一定的反应。此时,他们需要的玩具往往是那些能够发出声响、或是能够在感官上引起他们兴趣的玩具。到了前幼儿期,他们已会独立行走,并会跑跳,双手动作也有了很快发展,语言发展迅速,会用语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此时简单的、可操作的并能与成人互动的玩具,就是他们喜欢的。等到了幼儿期,幼儿的行走动作更加协调,双手的精细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发展迅速,会用完整的句子连贯地表达意思。此时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益智类玩具成了他们的首选。因此,我们在为儿童选择玩教具时,必须考虑年龄特征及相关因素。
不同个性,内在需要存在差异——应选择适合不同性格的玩教具。研究者发现:不同个性的儿童,在选择玩具时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偏爱哪类玩具以及对玩具别出心裁的操作方式,都能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状态,与他们的性格发展密切相关。一些情感丰富、细腻、依恋父母、性格温和的儿童,常常喜欢毛绒类玩具,反映他们性格孤独、胆怯,渴望关怀;喜欢拼装玩具的儿童,通常好奇心强,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保持较为持久,做事比较有耐心;喜欢运动性玩具的儿童,通常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对内心的情绪不加掩饰,动作就是他们的“外显言语”,显现出一种好动性格;喜欢电动玩具的儿童,只是满足一时的快乐,不愿意也无法探知其内部秘密,这类儿童往往兴趣容易转移,缺乏应有的持久性或耐受力。因此,选择玩教具,必须考虑幼儿的个性因素并加以引导。
不同性别,内在需要偏好不同——应选择适合不同性别的玩教具。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女孩喜欢玩洋娃娃、男孩喜欢玩玩具汽车,这是天生本能反应。婴儿对玩具的不同偏好或许由性别基因决定,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测试,观察3至8个月大婴儿对玩具的喜好。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尚不具有性别意识,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性别。测试结果显示,女婴盯着洋娃娃看的时间明显长于玩具卡车,而相比之下,男婴关注蓝色卡车的时间更多。家长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如果没有带孩子一起过来,售货员总要问问家长是为男孩或是女孩买玩具。其实,在设计这些玩具的时候,开发商已经考虑到了哪些玩具是女孩子喜欢的,哪些玩具是男孩子喜欢的等因素。所以,无论是家长为孩子购买玩具,还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必须考虑一下性别因素,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对于儿童有直接的关系,很有讨论的价值。玩具不仅仅供儿童玩笑、快乐,实在还含有科学游戏的性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玩教具使用的目的性、媒介性,最好能够找到儿童玩教具使用或操作的“最近发展区”,实现达成教育目标与儿童快乐学习、自然成长之间的无缝对接。(作者系石家庄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关键词:善于反思
在大自然中寻找和拓展玩教具资源
■张红梅
随着国家各级部门对学前教育领域关注增强,乡村幼教工作者外出学习、交流观摩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学习归来后,在面对自己园所玩教具匮乏短时间内仍无法得以改善的现实,乡村幼教工作者经常感到失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