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领巾到红校服:对“人”的漠视一如既往 □ 本报评论员 翟晋玉
日前有多家媒体报道,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报道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批评之声铺天盖地。很快,主管部门认定该小学的行为“做法欠妥”,随即予以叫停。
“绿领巾”事件发生后,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正确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
然而还没过几天,在绿领巾事件余波未了之时,25日,内蒙古包头市又被曝出“红校服”事件。包头二十四中向初二、初三年级前50名学生发放红色校服,背后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对于这种“优秀生”校服,发帖者认为“性质比绿领巾更为恶劣,集媚权、媚钱、奴性、斯文扫地为一身!”
此类荒唐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原因首先在于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出了问题,导致教育行为严重偏差,甚而违反法律。教育的原点是人,教育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应该有教无类,而不是人为地将学生贴上好坏的标签,打上优劣的标志。我国宪法和教育法也都明确规定,适龄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无分贫富贵贱、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
从绿领巾到红校服,对“人”的漠视一如既往。这种“教育”从根本上是对人本身的否定:人不是被当作人,当作一个本身就是目的的存在受到直接的无条件的肯定——仅仅作为人本身就应得到的肯定,而只是由于他们的成绩才被间接地有条件地肯定。事实上,这种肯定恰恰是对人本身的否定。它把人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变成分数这一抽象的数字符号,使人的生命虚无化。每年中国有大量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自杀,一个重要原因即源于此。
导致此类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钱对教育的腐蚀。红校服上赤裸裸的广告深深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当前社会风气对教育的熏染几乎无孔不入,今天的中国恐怕已经很难找到几个安静的校园。诚然,教育要适应社会,但不能因此失去自己的品格和尊严。教育不仅仅是适应社会,教育还有引领社会、改造社会、创造更美好世界的责任和使命。可悲的是,很多教育管理者早已将之忘到了九霄云外,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匍匐在地,亦步亦趋,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当下,教育最需要的或许不是高谈阔论和自我标榜,而是担当起自身应有的责任,实实在在地对教育自身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廓清混乱错误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遵循人的成长和教育规律,并坚守教育的品格和尊严,如此才能给教育带来信心和希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