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成功取决于社会情绪能力

  教育部原副部长、长期从事脑科学研究的韦钰院士针对“狼爸式”剽悍教育指出,强迫性学习摧残孩子性格,“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IQ,取决于社会情绪能力”。她认为社会上出现的“富二代”炫富、“官二代”炫爸,危险性飙车、网络游戏等各种上瘾症,以及出现暴力倾向等,都与社会情绪能力培养的缺失有关。她还总结了5种核心的社会情绪能力:自我感知(准确评估自己的感觉、兴趣、价值取向和强项);自我驾驭(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应对压力、控制冲动);社会感知(了解他人的感觉,理解他人的观点);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适当方式解决人际冲突、在需要时能寻求帮助);能负责任地作出决策(尊重他人的决定和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她说,良好社会情绪能力的养成,要从小开始。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家庭,家长必须提供一个温暖、稳定、互动的环境给孩子,否则会形成很多性格上的缺陷,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于他的后代。

  儿童需要做梦和犯傻

  孙云晓在新浪博客撰文,儿童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未成熟性是儿童发展的一个特征,表现在他观察、做事的方式都有很多幼稚的地方,但这是一种权利。正是这种儿童的视角和表达,才成为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不能用成年的思维来揣摩孩子,成人化是他们成长中的大敌。人一定是在自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创造。只有以儿童为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解放学习能力。现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仅使孩子过早地成人化,更剥夺了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权利,以至于在童年的最佳发展期丧失了一生的创造力。儿童是需要做梦、犯傻的,需要慢慢地长大,正是这种看上去的浪费,却为儿童赢得了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其实就是浮躁,它惊扰了孩子的梦想。最新调查发现,我国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如今,只有10%左右的孩子是因为喜欢上学而上学。我们是人口大国,却缺少大量有创新力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们,是不是该审视一下自己呢?(王卓颖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