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到底在“秀”谁 □ 乡下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常说“以学生为主体”,而且也常常以此为课堂评价的标准。但细细观看当前的公开课,却发现,往往我们津津乐道的却是与此相反的一个概念——磨课。从个人的观察来看,磨课,损害的是学生,光亮的是教师。

  曾听过一个朋友抱怨,他执教公开课后遭到领导的批评。因为他没有按原先的教学预设去上这节课。

  原来,上课之前他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学生,因而对学生的基础一无所知。而到上课时,他吃惊地发现,这篇课文学生已经上过了。怎么办?他决定临时调整教学,将生字词的学习去掉了,直接切入到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多地关注学生读写的结合。

  上完课,他还为自己能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而兴奋。没想到还没等他兴奋劲儿过去,就被领导狠狠地训了一顿。

  领导批评他的重点就放在为什么临时调整教学预案。他向领导解释,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再按预案去上,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煎熬且毫无意义。但领导不听这一切,告诉他“学生虽然已经上过了,但还是要按新课的模式去上”,言外之意,还得再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生字词等,再搬出来“秀”一次。

  最后,朋友很受伤地抱怨道:“都说要‘以生为本’,为什么到了公开课、竞赛课之类的就不行了呢?”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啊,公开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思来想去,所谓公开课,其实绝大多数时候是展示。展示谁?教师。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说,开设公开课的目的是展示教师的风采。有着这样定义的公开课,怎么能同时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因而,传统的公开课,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应当打破常规,及早转变。(本文作者名字系网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