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开发,佳径在何方 □ 吕 强 汪正玺 汤宪友 整理
目前,教材版本呈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为教材合理使用提供了可选性。但同时也应看到,现行教材仍有许多不足,为此,教育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比如整合与开发乡土教材等。
新课程改革倡导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但是,仍有许多教师停留在“教教材”的阶段,他们百分百地相信教材,迷信教材,久而久之,师生也就丧失了共同开发教材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身呢?作为“教材”准绳的新课标,我们该如何把握呢?教材的“二次开发”又该如何展开?本期香山夜话邀网友们共话教材开发,希望给予读者们一些灵感与启发。
理论篇
变“教材”为“学材” □ 常忠锐
教材开发,于一线教师来讲,实际上是对教材的消化、吸收与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标是根本,是方向,服务学生是核心,也是最终目的。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智慧,使千篇一律的“教材”化为符合当时当地学生的“学材”?我认为:
一要领悟课标
课标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灵魂,只满足于浅尝辄止的阅读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花相当的时间去反复研读,去精心领悟。这种研读与领悟,不是脱离教材的单向阅读,而是建立于熟稔教材之上的深度阅读;不是置学情于不顾的师者领悟,而是建立在洞悉学情之上的心灵体验。
二要洞察学情
学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根本要素,忽视甚至无视学情差异,搞“一刀切”的备课往往是偷懒的“低效”行为。洞察学情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这可以通过口头询问,或小测验得知;分析学生已达到的能力水平,准确感知学生能力水平的现状对于教师开发教材的适度性非常重要;体验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创造恰当的、学生喜闻乐见、有浓厚参与兴趣的教学资源就是最佳的教材开发。
三要活用教材
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必须是建立在尊重、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资源的增删、取舍、整合、创新等必须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现状,真正是为学生学而设计,而不是出于教师成人观念的“一厢情愿”。
四要编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它的引领作用有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智慧开发。教师把学习的目标、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思维激活点等以提纲、材料、学法指导、问题探究等方式呈现在导学案时,心中时刻要把学生的学习,即能否让学生自主学习起来,能否让学生自觉合作起来,能否让学生有效探究起来放在首位。
教材的“自白书” □ 徐永晨
我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是人们按照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的选择。然而,我却始终“慢半拍”。这半拍,需要教师不断地拓展和探究才能追赶上。
我是教师的“罗盘”。课标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您不要只围绕我“原地转圈”。教学依靠我,但,千万别依赖我。
我是教师的科研“基地”。要在我的基础上,再次研发利用。这样,会产生很多“衍生物”,您千万别“画地为牢”。
我是学案的“发祥地”。自主,从我这里开始;合作,从我这里出发;探究,从我这里延伸。
我是“学步车”。学生“驾轻就熟”时,千万要抛弃我,因为,你们还要骑自行车、开轿车、驾驶飞机和宇宙飞船……
我是“鞭炮”。只要把我点燃,就会引起知识的大“爆炸”,学生就会探索无限,流连忘返。
我是“万花筒”。只要把我“转”一下,世界就会五彩缤纷,学生就会沉醉其中,其乐无穷。
教材的使用与开发从“导学案”开始 □ 张七斤
教师如何实现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导学案为这个“转变”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美好前景,从“教材”到“导学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一条佳径。导学案的“主设计师”是教师,而实践者(或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学生是教学材料的主人,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更是“活”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应是教材开发的上上策。而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问题化原则。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精细化。从而引导学生浅入深出,主动思考,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只要学生的学习意愿觉醒,学习就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
方法化和层次化原则。教师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意愿呢?这个问题应贯穿到每个导学案上。教师要对通用教材的内容根据“校情”和“学情”做适当的调整,对教学活动设计加以修改和完善,使其具有:趣味性,思维性和层次性,在整节课上学生都会感到有意思且有所作为。
课时化原则。新教材有些课例的容量很大,一节课时间很难完成所有的学习量,在导学案的生成过程中,教师就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处理。从而实现教师对教材最大化的使用,学生对知识最大程度的掌握,学生学习力的最大提升。
各抒己见
汤宪友:一切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材料,都可以称之为教材,它可以是书本,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
宋承惠: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无疑是教育教学的极大改进,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求提高了很多。“教教材”是把教材所呈现或隐含的逻辑结构及知识体系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悟理解;而“用教材教”则是教师要对相关学科知识有一个相对独到的见解,博采众家之长而不失自我风范,以自我形成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灵活应用教材及教辅,并在学习、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完善这个体系。个人对大家的建议是先试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教材、教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梁兴军:教材在课堂上的使用,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静态的教材激活为学生活动的导火线,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质疑。为此教师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调节进程,把握节奏;精讲点拨,提供帮助;评价激励,激活动力。
石爱雄: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编者不可能将思维写在教材中,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反映出来,能够把教材内容内在的规律、技巧和方法提炼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材的精华所在。
实践篇
我给教材配了“乡土”味儿 □ 吕建斌
乍看教材的二次开发这个话题,好像遥不可及,无从下手,其实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神秘。教师依照新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增删、加工、整合、开发乡土资源等使用教材的过程就属于二次开发。只不过,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上,教师是“二传手”,因而,这种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传”,教师只起到“搬运”的作用,因而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开发。新课改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何为创造性?就是变搬运工为“制造商”,是“我用教材”,而非“教材用我”。凡一切有利于学生学的增删、加工、整合、开发都属于“创造性”。
在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多利用乡土资源。每个地方都有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而这些内容是学生所熟知的,如果使用得当,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笔者曾上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的《诗经两首》,在学习“比兴”这个较难理解的古典修辞时,让学生回忆了两首本地的山歌:“镢头挖了芦子根,老天爷不随人的心,老天爷随了人的心,花儿成了嗷(我)的人。”“盘盘路路盘盘,盘盘路上打旋旋,高山照着(方言,看见)你来了,坐哈(方言,下)拾(方言,起来时的动作)不着起来了。”第一首山歌以“镢头挖了芦子根”起兴,引出对老天的怨恨——为什么自己和心上人不能在一起?而这种令人肝肠寸断的结局,又恰似“镢头挖了芦子根”,这是比和兴的完美结合。第二首以“盘盘路”起兴,“打旋旋”既可以是在山路上徘徊等待的实景,也可以是暗示男主人公盼望心上人时焦急心理的虚景。当远远望见心上人时心情又变得极为喜悦与紧张,那种想见又怕见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到了坐下不能起来的程度。其心情之复杂正如“盘盘路路盘盘,盘盘路上打旋旋”,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矣。巧妙使用了本地山歌学习比、兴这种较为抽象的古老艺术表现手法,因地制宜,语言为当地白话,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效果更好。
开发教材的隐性资源例说 □ 吕 强
教材资源有隐性与显性之分,而隐性资源往往易被埋没。如何开发教材的隐性资源?教材的隐性资源似“千里马”,教师和学生就似“伯乐”,教材的隐性资源开发就是“伯乐”发现“千里马”的过程。
现举一个初二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来说明。问题:判断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对称轴有几条?(参见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37页)问题很简单,简单得无需思考,你就能直呼答案:两条。真的是两条吗?以前从没人质疑过。在数学课上,我们班的学生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四条,这是任何教参上没有的结论。原来所有的人都用“静”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或者说是凭直觉作出的判断。而我们班的学生是用“动”的眼光来看问题的,他们画了两条相交直线,让一条静止,让另一条旋转,两条直线的相交将呈现特殊的相交——垂直和不垂直的一般相交两种状况,依次对应着四条和两条对称轴(该问题亦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特殊”和“一般”两种情况来处理)。这是以前任何书籍上都没有的正确结论,一道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好题就这样被埋没了若干年,被“误解”了若干年。从教材出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得出“未被前人发现”的正确结论。这就是“创新”,这样就是用“活”教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