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均衡
上图与下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前后的海沧区东孚学校对比。
集美区乐海小学是一所以外来娃为主的新建学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助学生融入本地。
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图为学生进行“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
思明区园南小学花坛改为“绿榕舞台”后的新貌。
厦门被确定要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积极改革创新,统筹全市教育资源,综合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就学机会均衡等“四个均衡”,有效地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全市六个区全部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省级验收。
标准化学校建设 城乡学校一个样
“虽然孩子们运动的姿势不标准,但他们终于有了标准的跑道,有了崭新的篮球架。”厦门同安区莲花中心小学罗溪教学点叶江南这样评价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变化。
笔者来到罗溪教学点时,宽敞的塑胶跑道,平整的水泥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进行课外活动。
“以前每年开学第一件事是要清除操场上的杂草。到了下雨天,到处都是水坑,现在水泥球场、塑胶跑道和音乐教室都有了,硬件设施与中心校,甚至城区小学相比也不差。”叶江南老师感触很深。
一提起厦门,人们总会把它与温馨富裕的海滨城市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距厦门中心城区几十公里车程的地区,却有不少山区与海岛,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区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这里的教学点到城区,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学生人数少,有的教学点只有几个学生,为了保障这些教学点周边的孩子能就近入学,能享受到与城区孩子相差不大的均衡教育,厦门对这些教学点,进行了加固、美化,并配备了基本的教学设施。
厦门市于2008年启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工作,共有346所中小学(包括14个教学点)列入计划,经过努力,2012年9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学校、教学点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偏远山区的教学点,还是繁华城区的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教育教学管理均按标准得到提升,农村学校学生可以和城市学校的学生一样,在塑胶跑道上运动,在一样配置的教室上课,在更新更美的校园里读书。
今年夏季,厦门开展了标准化学校“回头看”工作,对2011年前通过标准化评估的学校再次进行检查,通过加大薄弱环节的整改力度,进一步均衡配置了设施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满足了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需求,提高了教育质量。
让外来娃“上好学”共享同一片蓝天
近几年,厦门的外来人口迅速增加,为改善办学条件,方便外来员工子女就学,一方面,厦门的公办学校公开报名方法、招生计划,所有符合条件的外来孩子机会均等,通过电脑派位决定能否就读。这样让家长心服口服。另一方面,厦门挖潜扩容,不断增加学位,扩大外来孩子就读公办校的比例。仅“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就启动了耗资7.7亿元的岛内义务教育建设项目,新改扩建38所小学和初中,增加4.5万个学位。同时,从2011年秋季开始,不管是在公办校还是民办校,外来孩子都能免费上学。这些措施,让外来娃和本地孩子一起,共享同一片蓝天。
为改善办学条件,各区都加大了学校的建设力度,以同安区为例,区里加大对新城及工业区周边学校建设的投入,完成了新民中学、新民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扩建,并建成了梧侣学校、梧侣文体活动中心。而集美新城在建设之时,早早地就把学校建设作为新城建设的一部分,纳入新城规划当中。
在同安工业集中区的梧侣学校,来自湖北,就读该校初二年级的小张同学对笔者说,他2010年随父母到厦门后,就转到梧侣学校读书。他说,现在的学校很美,比老家的学校漂亮很多,塑胶跑道、足球场都是我们的好去处,学校里面就有少年宫,我们可以在里面玩机器人。
有学上只是第一步。怎样让随迁子女在厦门健康快乐成长呢?厦门采取了平等待遇和特别关爱并举的措施,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市学生做到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在选配班干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充分考虑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构成。
在厦门市教科院的一次语文教学质量监测中,位于岛外集美的厦门十中教师刘小丽所带的班级成绩名列前茅,而他们班有近半数的外来员工子弟。这些外来娃取得好成绩的背后,包含着班主任刘小丽的极大付出,她为每位同学建立了家校联系本,6年来,她每天坚持批阅家校联系本,这一做法让那些外来工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成长,她还经常陪孩子们放学步行回家,做大家的好朋友。正是因为有了刘小丽的细心关爱,才使他们取得不错的成绩。
生源、师资均衡配置共同成长促质量均衡
在厦门,加大教育的投入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在同一区域,如何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淡化名校和重点校的观念,教育部门通过均衡配置生源和师资,通过消除“掐尖”现象,力求做到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生源质量都差不多,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坚持均衡配置,这些为教育质量均衡打下基础。
从1998年起,厦门市全面推行小学升初中“划片招生、电脑派位”。现在,“电脑派位”已坚持了15年,因这一做法公平公正,市民早已习惯。因为生源没有“掐尖”,一些传统的名校、重点校在中考中不再享有“霸主”地位,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却不断取得进步,如厦门九中原来在人们眼中只是一所普通学校,而今年的中考成绩却名列思明区榜首,学校已连续6年获“思明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
这学期,厦门市教育部门出台措施,要求公办初中新生的编班统一采取随机方式进行,不能通过考试或面试来编制重点班。市教育部门开发了电脑随机编班程序,要求市属中学和有条件的区属中学实行电脑随机编班。
市教育部门还要求编班过程应做到透明公开,并邀请不少于10人的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还要有上级纪检监察人员、行风评议员一起,现场见证随机编班全过程。编班结果一出来,立即打印一份在校务公开栏张贴,并送两份交所属教育部门存档备案。
早在2008年底,厦门就开始实行教师“同城同薪、同城同编”,也就是说在山区海岛的教师和中心城区教师工资待遇一致。在此基础上,2009年开始,厦门完善“以区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通过全面实施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刚性地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满6年、校长任职满10年,必须流动,教师的交流比例每年不低于应交流教师的10%。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均衡配置。
厦门还加强教师编制管理,用足用好教师编制,新增的教师编制优先用于补充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同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新一轮全员培训计划,对紧缺学科3590名兼职教师进行强化集中培训。厦门还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小组,通过研讨备课、支教讲学、教学视导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教育部门还完善政策,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高级教师岗位、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了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现在,厦门将区域内学校划成小片区,小片区里的优质学校带动周边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现在全市已建立60多个小片区,实现城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小片区全覆盖。
提升质量实现“高位”均衡
均衡发展,首先要有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均衡;没有发展的均衡,只能是一种低水平、不充分的均衡;没有均衡的发展,是不全面、难持续的发展。厦门通过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实现教育发展的“高位”均衡。
厦门着力提高教师素质,优先保证义务教育学校领导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在评荐专家型教师、特级教师和小中高等方面增加义务教育学校的比例。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组织30名中学专家型教师、99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选拔2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出国培训。
教育部门还发动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三项主题活动”,即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通过组织全市教学技能大赛,在基层学校广泛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基础上,经层层选拔、推荐老师参赛。比赛项目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片断教学、学科选项等,其中学科选项还包括现场答题和实验演示等赛项,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较全面地考察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让教师在比赛中得到锻炼。通过积极参加省级、市级教师技能大赛,对特等奖获得者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促进了义务教育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进社区、进家庭,密切与社区、家长的联系,构建起一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