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令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殊教育怎么发展?如何发展特殊教育?怎样关心关注特殊教育群体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举力办好的大事之一。前不久,我们走进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这里的经验很好地回答了令百姓热切关心的话题,堪称“特殊教育的典范”。

    “为残疾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是济南特教中心始终追求和植根于百姓心中的教育品牌。它所折射出的闪光点在于: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时刻将百姓关心的教育问题挂在心上,人民群众才能把学校视为掌上明珠时刻放在心里。济南特教中心始建于1947年的私立福德聋哑学校,1952年更名为济南市聋哑学校。2001年,在济南盲校、济南聋哑学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从此,这所特殊的教育奇葩盛开在齐鲁大地、享誉在全国教育的百花园,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提供优质教育——

    为特教群体幸福奠基

    走进济南特教中心,一种昂扬向上的育人气息袭面而来。学校现占地面积有42亩,教职工108人,教学班35个,学生450余人,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所为视障、听障儿童、少年提供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学校秉承“给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满足其终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挖掘济南特教中心的经验,核心就在于:坚持“残疾人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培养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康复、教育、培训、就业、生产”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树立以素质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的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突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走进该校,幽雅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令人赞不绝口。据嵇晓婴校长讲,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它已渗透到每个年级,学校在一至三年级开设生活指导课,在四至六年级开设劳技课,在七至九年级开设职业技术课。这种课程设置满足了特殊教育群体的需求。

    近年来,为寻求新的发展,学校在济南市党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投入近1000万元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职业教育综合楼,为学校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目前,学校不仅有一流的微机室、视功能室、多媒体教室、律动室、电子阅览室、专业操作室、康复室等专业教室20多个;还有专为职业教育开设的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中医康复保健、中餐烹饪等四大专业;不仅建起了诊所、玻璃浮雕工艺、陶艺工作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还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残而有为、意志坚强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不仅有一批“双师型”的优秀团队,还承担了10余项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为特殊教育的发展积累了新鲜的经验……

    特别是学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是职教阶段的学生全部实现了免费教育。当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视察学校时,对学校的特殊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其职业教育经验在全国特殊教育职教工作会议上,向全国推广……

    坚持因材施教——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市场,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这所学校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学校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不断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构建了劳动技术和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学校的创新发展探索了新路。

    ——不同年龄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课程教学。把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贯穿于特殊教育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中,是济南特教中心成功的经验。将劳动、劳技和职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再依据不同年龄的学生施以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又是这所学校的创新之举。

    据学校领导介绍,在1—3年级:语文、数学为主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占总课时的90%,手工、美工、劳动、活动占到课程总量的10%。劳动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习一般生活常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4——9年级:主要以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为主,渗透初级职业教育,增加劳动技术教育的比重,占总课时量的20%。开设中医按摩基础、剪纸、十字绣、刻瓷、毛线编织、素描、动漫、陶艺及面点制作基础课程,为学生到高中阶段接受系统专业教育奠定基础。在职业教育阶段:主要以学习专业技能为重点,一、二年级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为3∶7;而三年级的学生以顶岗实习为主,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铺平道路。

    ——专业跟着市场走,课程围绕市场定。济南特教中心的经验是: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更要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脱离市场,要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整合和完善。学校根据市场确定的盲人康复保健、聋人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餐烹饪等四大专业,就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 

    为规范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学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残疾学生认知特点,经过10余年的实践、反思、总结和提炼,逐步确定了各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同时,还通过选、借、改、编的方式解决了教材问题,编写完成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餐烹饪、工艺美术、康复保健4个专业的16门校本教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学习中掌握技能,在训练中获取知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走向。嵇晓婴校长认为,要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就必须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特色化教学,才能培养出深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日常管理和训练技能中,通过社会实践课、生活指导课、日常管理、家庭生活指导等环节,将训练内容安排到日常管理中,增强了劳动技能培养的直观性,保障了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倡导以案例教学、任务流程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精练,保证了一堂课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为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学校采取“工厂进校、课堂进厂”的教学方式,课堂搬进了实习基地。师生通过模拟教学、实战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熟悉工艺流程,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几年来,学校通过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相继建立了璟华、舜和等校内外10多个实践基地。学校还出资建设了“按摩诊所”、陶吧、玻璃工艺品厂等校内实践基地,实现了教学、科研、实习、生产、经营、管理、创收一体化,形成了“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

    目前,学生使用的床上用品和演出服装均由学生设计、缝制;玻璃工艺品厂的产品还畅销省内外;学生刻瓷、陶艺和剪纸作品多次作为贵重礼品赠送国际友人;济南特教中心从此走向了海外……

    优化师资队伍——

    构建特殊教育新体系

    师资是培养人才的灵魂,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济南特教中心建设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他们当中不乏全国优秀教师、省市级优秀教师、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还有一批教育科研型的团队。近年来,由教师承担了20余项国家及省市教科研课题;执教的40余节课程被评为省市级优质课;还有40余篇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论文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教师进厂、技师进校,实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全部达标。尤其是学校实施的“六三”校本培训计划,打造了一支具有敬业奉献精神、较高业务水平、广泛求知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特教师资队伍。“六三”培训计划是:在教师中开展学习、健身和专业发展三项工程;抓住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三大教学环节;坚持教研、科研、校外实践三项制度;搞好全员、青年、骨干教师三层培训;坚持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梯队培养,及每月考核和年终评价、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的三项教师评价制度;力求教师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和身心健康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通过专家培训、委托培养、自学研修等方式,让校内教师学习劳动技术和专业技能,要求教师考取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每年寒暑假期学校都要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两个月,同时,还安排专业课教师跟随职专三年级实习学生走进工厂、走进企业,顶岗工作一年,及时地掌握本专业市场动态和教学的薄弱环节,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为提高专业队伍的教学水平,学校还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体系,全面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价。在实践性教学评价中,学校首先进行校级技能鉴定,每门专业课程均要通过校级技能鉴定考试与考核;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专业技能作品展评,并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每学年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考试,让学生考取与主干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