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青睐奥赛获奖者很正常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熊丙奇

    大学招生中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我国变得“不正常”,是奥数异化的结果。

    近来,高校2014年自主招生拉开战幕。按教育部等五部委规定,从2014年起奥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取消,一些奥赛获奖者开始转战自主招生。而多所名校2014年自主招生方案也显示,全国或省级奥赛获奖者倍受青睐,有机会被大比例降分录取。对此,舆论颇为不解,为何国家取消奥赛生保送资格,高校的反应如此大相径庭呢?

    在笔者看来,“全民奥赛”不正常,高校自主招生对奥赛获奖者青睐有加却很正常。

    以奥数为例。在国外,奥数存在了数十年,并没有导致“全民奥数”。选择奥数的就是5%-10%的学生,他们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国近些年来之所以出现“全民奥数”现象,主要原因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学校把奥数与升学挂钩,学生和家长则将奥数当作“竞技工具”,希望通过奥数获得升学竞争优势。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奥数,或者他们的家庭帮他们选择奥数,和选择上其他学科培训班一样,只是为了把数学学深一点、学难一点,以便提高升学考试中的数学分数,进而提升自己的升学竞争力。这也是多年前我国一些省市取消奥赛加分,可“奥数热”依旧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奥数热”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与奥赛无关。

    要治理“奥数热”,应该针对这一热潮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升学评价制度,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可遗憾的是,一轮一轮“奥数热”治理,主要措施往往是举起拳头挥向奥数,结果只能是重拳打到棉花胎上。这也带来了社会舆论对奥数的误解,认为奥数是残害孩子的罪魁祸首,无怪乎公众对高校自主招生青睐奥赛获奖者感到不解。

    当前,解决奥数热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杜绝奥数与基础教育领域的升学挂钩,回归兴趣为本,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是否学习奥数。而对应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大学在招生中通过奥数来观察、评价学生的学科特长,是很正常的。不独我国高校如此,国外大学在综合评价一名申请者时,这也是考察的指标之一。简单说,大学招生中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很正常,在我国变得不正常,令公众“不解”,仍然是奥数异化的结果。

    有人担心,高校自主招生青睐奥赛获奖者,是为奥赛热火上浇油。这种担忧很现实,但光担心没有用。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由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选拔适合自己的学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是治理奥赛热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每所大学的办学定位不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关注奥数,有的则可能关注文学、美术、音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另一方面,特长仅是大学评价学生的多元指标之一,在多元评价体系中,学生不会再追求单一的分数指标高低,同时也不会刻意地打造自己的特长。

    笔者相信,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到考试招生分离,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将打破,“全民奥数”将不复存在,而个性、特长评价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则变得再正常不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