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桨划动育人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林敬民

    日前,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对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评选表彰,山东建筑大学榜上有名。近年来,该校通过推行党政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导师制等,组建起“党政干部团队”、“导师团队”和“辅导员团队”三支校级大学生思政教育团队,依托校级思政教育团队,以学院为平台,构建起多支院级思政教育团队,形成团队育人、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班里来了贴心人

    这是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在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21班教室,兼职班主任王崇杰在召开主题班级例会,同学们围绕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有同学提出,个别社团空有其名组织活动不够;还有提出,没有建筑设施绘图的专用教室,完成作业不方便;宿舍电扇维修不及时等。王老师边听边记,对重要问题还不时地详细询问。在这所大学,这位王老师还有一个身份——学校党委书记。

    “虽然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是学校党委书记,工作很忙,他还是专门抽出时间和我们谈学习聊生活,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也给我们很多的启迪。”该班团支书张康作说道。

    据了解,2012年,学校出台《关于党政干部联系学生班级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五个一”,即开好一次主题班会(每月)、帮扶一名特殊学生(每学年)、联系一次辅导员(每月)、参加一次集体活动(每学年)、填好一本工作手册(每学年)。为将工作落到实处,由组织部和学工部牵头,每年都对所有党政干部进行考核,评选“党政干部联系学生班级优秀工作者”,纳入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

    教授也当班主任

    在该校,曾有一个名声很响、很牛的“专利班”——机械085班,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曾获得省级科技比赛奖励10余项,成功申请国家专利60余项。这些荣誉的取得,很大程度归功于他们的班主任——于复生教授。

    于复生教授是该校硕士生导师,又是山东大学的合作博导,主持着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研和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卸任机械085班专业指导教师的他,又承担了刚进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3级的指导老师。“我们非常佩服于教授,他给我们当指导教师,既教我们做人,又教我们做学问,我们的干劲从来没有这样大,所以科技成果特别多。”

    谈起杨磊老师,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杨老师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在班里成立了考研小组、硬件小组、软件开发小组。我是硬件小组的。”王博同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刚开始面对枯燥的书本,我还真不是很愿意学。当杨老师给我们推荐了51系列单片机实验板等,可以使用这些东西开发机器人小车、流水灯,制作出许多实用有趣的东西,我们立马来了精神。”

    采访中,杨磊副教授告诉记者:“我们要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去培养学生,而不能‘闭门造才’。下一步,我将充分利用齐鲁大学生软件大赛的平台,在软件大赛的项目中引入企业管理的机制,模拟公司中项目管理的办法,让学生尽量获得真实的体验,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据学校副校长岳宝德介绍,从2004年开始,学校正式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选拔业务精干、思想过硬的优秀专业教师作为学生班级导师。同时,从法政学院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分派到各学院做大学生思想教育导师,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各学院立足实际,建立起完善的导师制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近年来,专业导师在思想引导、第二课堂学生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社团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1+1>3

    “请大家谈谈近期班级管理的情况,并就如何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谈谈自己的看法。”去年12月2日下午,在山东建筑大学信电学院会议室,学院党总支书记姚庆梅在主持召开学院思政育人团队例会。来自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审计处的科以上联系班级的党政干部,担任学生班级导师的专业老师以及学院辅导员,围绕会议议题汇报了本班级近期开展工作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或遇到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我们近期的工作将放在狠抓学风建设上……”例会上,党总支书记姚庆梅对团队近期学生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

    在山东建筑大学还有很多这样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团队。据了解,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团队计划”,围绕科研工作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大学生思政育人团队”,以期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目前,学校通过推行党政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导师制等,组建起“党政干部团队”、“导师团队”和“辅导员团队”三支校级大学生思政教育团队。依托校级思政教育团队,以学院为平台,构建起多支院级思政教育团队。院级思政教育团队在学院的总体协调下开展工作,并通过建立和完善《思政教育团队例会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与交流制度》等,构建起团队育人的长效机制,“1+1+1>3”的创新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