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教育功利化给孩子快乐童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申燕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教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加强幼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有了更适宜的教育理念、更清晰的工作目标、更系统的指导方法以及更详细的划分标准,《指南》是指导我们做好幼儿园工作的“教育宝典”和“指路明灯”。

    拒绝“小学化”教育解放幼儿

    《指南》延续了福禄贝尔“游戏感知,追随自然”的教育理念,将趣味童年还给幼儿,并且给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建议。例如,5—6岁幼儿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而不是背出100以内加减法,天天做数学题;“在阅读图书或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意义”,而不是认字或写字;“会画简单的线条”而不是规定孩子画画时太阳是圆形的,云是白色的。

    《指南》真正将学龄前的孩子从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教育功利思想中解放出来,遏制“拔苗助长”。小神童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知识,真正做到快乐学习,自然成长。

    《指南》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刻明白一个浅显易懂而又十分重要的道理——教育要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发自内心尊重幼儿,俯下身来平等与幼儿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给孩子们最需要的呵护与帮助。

    重视幼儿的品格培养和习惯养成

    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态度、兴趣与品格的培养,那么这样的幼儿教育就是有缺陷的教育。《指南》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把幼儿的品格培养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渗透到每天的活动组织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助人的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独立的自我服务意识等。

    “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学习和发展的质量”,这句话指出学习首先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决定了其后天的发展,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比教给孩子知识更为重要。

    当我们观摩教学活动时经常会发现,有内涵、有素养、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把品格培养、习惯养成“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活动中,既给孩子一定的知识又注重品格养成。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幼儿的爱好和兴趣,通过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直接感知、操作愿望和体验兴趣,让孩子们学习科学、了解自然,让好奇心与求知欲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需特别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其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同一年龄的幼儿在同一领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一线教师要按照《指南》提出的“发展阶梯”的要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设定适合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切忌“千篇一律”、“一刀切”。

    《指南》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是优化我们幼教工作的“航标”,是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助推器”,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指南》的工作重要而又紧迫。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