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理解绝非说说而已
■谷丽丽
作为一个4岁女孩的母亲,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阅读全文,“理解”和“尊重”这两个词在《指南》中反复出现,说明成人的这两种态度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我一直自认为还是比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但最近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动距离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还有一段距离。
大概半年前,听南京一位很有名气的幼儿园园长作讲座,内容是教师怎样和幼儿有效对话。园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开展“收集东收集西”活动的时候,教师问幼儿:“你们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呢?”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个小女孩站起来举着手,大声说:“我喜欢收集钻石!”园长讲到这里停下来,听讲座的人也都笑起来。园长继续说:“现在的孩子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小小年纪就开始拜金。”话锋一转:“但是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回应的——‘噢,女孩子都喜欢亮晶晶的东西’”,以此大大赞扬了这位教师的“接球”技巧。
当我的女儿快到4岁的时候也开始热衷收集“钻石”,许多人认为这是孩子拜金的行为,其实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误解。女儿对“钻石”的喜爱达到痴迷的程度,走到哪儿都会留意地上有没有亮晶晶的东西,并仔仔细细地将那些小亮片、珠子带回家放在宝贝盒子里,还忍不住拿剪刀把我鞋子上、衣服上镶的钻剪了去。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她开始喜欢粉色公主裙、高跟鞋、项链、口红等物品。其实,这些都是性别敏感期女孩子对女性饰品的自然偏好,看到妈妈、幼儿园老师等成人女性经常使用这些物品,出于角色认同而产生了模仿的欲望,与“拜金”扯不上任何关系。
如果老师问女儿喜欢收集什么,她一定会回答“喜欢收集钻石”吧。“女孩子都喜欢亮晶晶的东西”——我不禁从心底里感激和钦佩那位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如果说这样的回应展现了这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回应技巧,那么这样的技巧一定是建立在对孩子天性和发展阶段的深入了解、对孩子兴趣爱好和审美的充分尊重之上的。她用孩子的思维去感受孩子的偏好,挖掘这个偏好背后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价值的元素:“女孩子”——强调性别;“都喜欢”——强调普遍、正常;“亮晶晶的东西”——很漂亮,强调对孩子爱好的肯定。对于性别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周围成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对孩子自我性别的认同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想当然地用成人的思维粗暴地评价孩子的行为是“拜金”,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与成人之间产生隔阂,甚至开始自我否定。
《指南》的说明中有这样的阐述:“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我想这应该是“理解”和“尊重”的基本前提,没有“了解”就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不可能“尊重”。我们在“了解”孩子时应该是“全面”、“整体”的,对其行为做分析评价时要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并探寻其发生的脉络和缘由,单纯对行为本身做评价,很容易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抱着一颗真正想了解孩子的心,教师和家长才能做到理解和尊重孩子,才能避免用成人既有的观念和偏见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孩子是一本大自然写就的不朽著作,值得我们每一个成人用心去阅读、去细细体味。(作者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