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子特色活动亟须有效指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3年10月,在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举办的亲子运动会上,由孩子和家长组成的家庭队伍正在进行比赛。  CFP供图

    ■郭红霞

    本调查通过对北京市不同水平学校学生的调研,了解北京市城区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与父母共同参加亲子活动的真实状况,重点揭示小学生亲子活动状况的性别差异和学校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种状况对于小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表现的影响,最终发现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指小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共同参与做作业、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等,活动地点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

    调查者从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分别选取了5所学校,共向小学生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12份,回收率为95.0%;同时编制了专门的访谈提纲,对6位班主任老师、10位家长进行了结构访谈;结合问卷统计和访谈结果对东城F校、西城C校的小学生(各10名)进行了补充性焦点小组访谈。发放问卷时尽量平均分配三至六年级的抽样数量,但由于5所学校的学生规模不同,因此5所学校的抽样数量略有差异。本次调查中,三年级学生占22.6%,四年级学生占25.0%,五年级学生占27.7%,六年级学生占24.7%;其中有52.1%为男生,47.9%为女生。

    调查题目的选择源于这样的认识,以家庭为单位,父母与孩子共同选择和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有家庭特色的共同活动,不仅能有效改善和提升亲子关系,更能促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本调查有以下假设,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多家长没有时间与孩子一起活动;共同活动的时间、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有相关关系。

    【调查内容】

    亲子活动的时长、内容对孩子成绩影响几何

    1.小学生和家长平时共同活动的时间有多长?

    调查发现,周一到周五,66.5%的小学生与家长每天共同活动时间在1—2小时之间,而每天共同活动时间为0.5小时的家庭占21.1%,3小时左右的家庭占6.4%,4小时左右的家庭占4.2%,家长没有时间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家庭仅占1.8%。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由于平时工作忙家长没有时间与孩子共同活动的家庭仅为极少数,甚至少于共同活动时间为3—4小时的家庭。

    这个调查结果首先推翻了本调查的假设之一,看来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家长不是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少数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还很长。

    2.小学生平时经常和哪些家庭成员一起活动?

    调查结果表明,55.4%的小学生平时与妈妈一起活动;与爸爸以及祖父母一起活动的小学生比例相当,分别为15.9%、15.4%;与小学生一起活动的人还有保姆、亲戚和其他人,分别占1.9%、2.3%和9.1%。

    上述结果显示,与小学生一起活动的家长中,妈妈的比例远远大于爸爸,说明爸爸在亲子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不足。但是,妈妈的比例远大于祖父母的比例,说明北京的父母对于家庭教育比较重视,愿意选择亲自陪伴孩子,同时表明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三口之家远离祖父母的情况比较多。

    这个调查结果与小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有41.2%的小学生明确表示特别想与爸爸一起参加学习以外的多项活动,45.7%的小学生希望能与爸爸妈妈一起参加除学习以外的多项活动。由于工作等原因造成父亲角色在亲子活动中缺失,是值得家长重视的方面。

    3.小学生和家长平时都共同参与什么活动?

    平日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的内容分布如下:写作业占23.9%,干家务占22.0%,上课外班占14.7%,看电视、打游戏占12.5%,读课外书、听音乐占11.7%,体育锻炼占8.9%,其他占6.2%。

    在进一步访谈中发现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老师们认为,有家长指导或陪伴,小学生的作业质量较高,学校表现好,因此教师认为,家长对小学生作业等学习内容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家长在访谈时抱怨,现在学校的作业要求高,花样多,家长被迫拿出时间来和小学生一起完成作业,于是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再与孩子一起参与孩子更喜欢的其他活动。

    当继续追问如何指导和帮助小学生的学习和完成作业时,很多家长感到困惑,选择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者自己将查到的资料拿给孩子抄写,至于怎样做才能对小学生学习有较大促进作用,家长表示需要指导。在访谈中,小学生则表示特别期望与爸爸妈妈一起玩,比如逛街、看电影、打游戏、运动、旅游等。

    从上述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家长不知道如何在亲子双方都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开展共同活动,或者不知道开展什么内容的共同活动,即呈现出共同活动内容十分单调且缺乏家庭特色的情况,这与小学生丰富的活动需求相差甚远。

     4.不同性别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活动有差别吗?

    在共同活动时间方面,方差检验表明,不同性别小学生与家长平时活动存在极显著差异(χ2=60.275,p=.000)(P<.01),表明家长们对于不同性别的子女在关心、关注程度上存在着“质”的差异。这个现象虽然可以解释为我们社会性别文化现象,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关注,要提醒家长平等对待子女,既要关怀女孩,也要关心男孩。

    30%的女生与家长平时共同活动时间为2小时,32.5%的男生与家长平时共同活动时间为1小时。在访谈中发现,其原因在于平时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以写作业为主,而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比较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每项作业,因此平时女生与家长共同活动的时间比男生偏长。

    在共同活动内容方面,方差检验表明,不同性别小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不存在显著差异(χ2=5.556,p=.998),(P>.05)。在家长访谈中发现,平时由于时间有限,共同活动大体上以完成学校作业、干简单的家务为主,难以突出家庭特点,因此男女生之间区别不大。

    5.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活动有差异吗?

    在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方面,方差检验表明,不同年级小学生与家长的共同活动在平时、周末和节假日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大多家庭的共同活动均围绕着学校学习任务开展,因此很难体现家庭需求和特色。

    6.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活动有差异吗?

    在共同活动内容方面,利用方差检验分析,无论是平时、周末还是节假日,不同学校的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为(χ2=187.503,p=.000),(χ2=165.282,p=.000),(χ2=289.834,p=.000),(p<0.01)。其中,平日两所名校比例最高的活动为上课外班、看电视、打游戏;而一般校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内容比例最高的为做作业、干家务。

    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在访谈中发现,除了有学历导致的家庭收入水平不同之外,家长对于和孩子一起活动的理解不同也是产生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有3所学校的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家长和家庭在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认为只要上了学一切就都由老师来管,同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急需正确有效的指导。

    7.小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时间长短对孩子学习成绩有影响吗?

    以平时、周末和节假日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的时间为自变量,以学生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平时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2小时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其他组;周末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1小时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共同活动只有0.5小时的学生;节假日中,共同活动时间长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于共同活动时间短的学生。

    8.小学生和家长参加什么样的共同活动更好?

    以平时、周末和节假日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的内容为自变量,以学生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综合平时、周末和节假日的情况,总体上共同活动为上课外班、看演出、去博物馆、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读书、听音乐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于活动单纯为写作业、干家务和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学习成绩。

    【思考建议】

    提供有效指导,倡导各具特色的家庭亲子活动

    1.小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状况呈现三个层次,且呈枣核形分布。

    关于北京市小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

    (1)小学生与家长鲜有共同活动,除了共同吃饭、干家务和看电视。这是小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的最低层次,亲子之间交流少,难以形成互相理解和支持的较为融洽的家庭氛围,且这个层次多见于学历层次较低的少部分家庭。

    (2)小学生与家长有固定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但共同活动内容以服务于学校学习为主,家庭成为学校的附庸,亲子之间的交流多集中于作业、分数、课外班等,虽然短期内有助于提高校内的学习成绩,但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缺乏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活动方式的能力,容易产生大包大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表现的提升和改善作用也非常有限,大多数家庭属于这个中等层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