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子特色活动亟须有效指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小学生与家长有独立的家庭共同活动内容、途径和方式。这类家庭的家长对于如何培养自家孩子有非常清晰的定位,能妥善处理家长工作和陪伴孩子活动时间之间的冲突,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不包揽一切,善于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尊重小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思想空间,在活动中实现亲子之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给小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

    2.家长对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和理念、态度和行为一脉相承,是共同活动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在问卷调研和一系列访谈中,逐渐推翻了研究者最初的预设,即大城市的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时间并不是影响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家长的态度表现和行为选择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理念,具体说就是对家庭和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在家长访谈中一再发现,与时间相比,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态度。海淀E校的崔女士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甚至平时无法和孩子见面,由于她对于家庭和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认识相当清晰,因此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孩子短暂的相聚时间,培养了亲子之间独特的共同活动——摄影、饲养宠物、外出主题式旅游(或者说是主题式的文化体验),并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亲子双方民主平等,交流深入,于是在一个11岁男孩的家庭里,不仅收获了相互支持、理解的亲子关系,更为可贵的是,男孩收获了探究的欲望、解决难题的意志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以没时间作为理由的家长,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常识,对于孩子的教育常常懈怠,因此即使有时间,却只选择看电视、做家务等方式,并且只是在共同时间段内共同空间内,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和共鸣。

    因此亟须针对不同问题和需求,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全方位地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家长的态度,丰富家长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的状况。

    3.以社区或学区为基本范围,加强教育部门、妇联、社会公益组织等相关机构的合作网络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对共同活动的有效指导。

    2012年初,《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这样就会满足所有家长尤其会满足流动父母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渴望和需求。根据小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的调研结果,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家长和家庭的分层更为典型和突出,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不能仅仅关注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应更侧重亲子之间的沟通和家庭氛围的营造,让孩子在充满爱和关心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因此,建议以社区或学区为基本范围,加强教育部门、妇联和社会公益组织等相关机构的合作网络建设,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所有的家长和家庭,实现对亲子之间共同活动的有效指导。

    4.倡导建立自助性的家长组织,形成经验共享的团队和活动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家校合作的基础是家长自助组织的建立。家长自助组织不仅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同时更有助于保持家庭教育的独立性和特色。此外,家长自助组织中所有家长是平等的,最重要的是家长之间最清楚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容易相互理解,产生共同的感受,因此这类看似松散的组织,便于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促进其成员之间经验共享,形成常规的活动机制。

    5.在家校合作中以具体事件为依托,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渗透和引导家长接受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对不同性别学生和普通学校家长倡导各具特色的共同活动。

    在学生就学阶段,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关系共同体。小学阶段,家校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在目前国内的家校合作中,针对家长的培训大多是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甚至是作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学校教师的助手,帮助孩子漂亮地完成学校各种形式的作业。前面的调研结论已经指出,越是具有家庭特点的共同活动,孩子越能更大程度地收获能力的提升,学习成绩也越优秀。因此,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根据本校家长的特点和需求,在家校合作中应以具体事件为依托和切入点,在家长的共同参与和讨论中,渗透和引导家长接受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针对男女生不同的需求,加强对男生家长和普通学校家长的指导,倡导各具特色的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公益基金“小型调研”课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Y2012XDY08。主要内容已提交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小教科采纳。特别感谢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小教科张研书、以及北京市西城小学姚煊老师对数据收集提供的支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