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生亦师 教学合一
马鹏业,男,1965年5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常委理事、山东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理事、全国讲学稿研究会理事。青岛四十四中校长、书记。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第六届优秀校长、全国科研创新型校长、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名校长培养人等荣誉称号。编著出版了《亦师亦生,教学合一》、《“亦生亦师”教育》两书,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亦生亦师的课堂
有人说如果丢了教育的灵魂,走尘俗之路,那么,离穷途就不远了,而青岛四十四中在前进中怀揣危机,时刻思考脱俗自救,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新改革,先后在“三三改革”、“一二三四课堂行”和“五个教学环节”的探索中,将学校托起举高。“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学法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课改成果荣获青岛市“十一五”优秀课题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荣获青岛市教育创新特别奖、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4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几年来,有5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10多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
在这篇对话中,马鹏业校长清晰的管理思路,凸显出课改一路走来的足迹,鼓舞着热衷创新管理的追求者的信心和决心。而陶继新先生在对话中巧妙运用经典,把道理深邃、意义迂回的哲理准确传神地概括,如同开渠引水,潺潺灌进读者心田。于是,我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境界也得到了新的升华。
“真正的师中有生,生中有师”
——“亦生亦师”教育理念诠释
【马鹏业】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110多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打造出了一个亮丽的“亦生亦师”教育品牌。“亦生亦师”教育简单说,其核心有三层含义,首先要求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亦生亦师从字面上说也是学生也是老师,也是老师也是学生。说明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关爱、合作、包容、理解,这种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认识上相互理解沟通、在行为上主动与协同,应是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主动发展相结合,富有教育性的一种师生关系。
【陶继新】“亦生亦师”有其深刻的内涵,它既昭示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还有了“教学相长”的意蕴。教师正是在教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正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单纯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可以是教者,也可以是学者;学生是学者,也可以是教者。真正的师中有生,生中有师,“亦生亦师”。这种角色的转换,既是人格平等的一种归宿,也是回归教学本位的一种选择。
【马鹏业】要建立这种民主关系,我认为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有一种平等意识,不能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摒弃那种师道尊严、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陈旧观念,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陶继新】从人格上说,人生而平等,所以,教师不但不能以知识拥有者自居,也不能以自己是教师而自傲。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一般人的位置上的时候,就有了平常心,有了平等心。不管是什么学生,都是可以“因材施教”的。愈是这样,学生也就越发敬重教师,越能生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马鹏业】再就是,“亦生亦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现代学习观,是学生,也是老师,学生可以做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就是要学生充分参与,“我的事情我主宰”;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我的课堂我作主”;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自信,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继新】是啊!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习的效率不但不会高,还会积淀一种消极的心理。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形成高效的课堂。中国第一篇教学的论著《学记》就说:“其言也,约尔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的言语,简洁而通达,精微而完美,比喻少而意思明了。当教师之讲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觉醒,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马鹏业】像您前面讲过的教学相长,“亦生亦师”教育还体现着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发展观,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我觉得在现代信息时代显得尤为突出,事实上,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构建新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就完全可以做同学的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这自然就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教师也应该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共同参与者,这自然也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当然,这个学习不仅要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还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过程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陶继新】在当今教学中,课本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他们从更多的渠道吸取生命所需,不少时候,教师反而成了这方面的“弱势群体”。所以,在这个共同体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教师就要虚心向学生学习,甘做学生的学生。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学习,与学生竞争着学习。因为教师如果没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长期不贤于弟子的时候,就会在学生中失去应有的权威,就会变成课堂教与学的落伍者。因此,学习共同体还有了一种看不见的激励与促进机制,凡是身处其中的人,都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发展者。
“水到渠成地推进”
——“亦生亦师”教育改革探索之路
【马鹏业】学校教育改革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改品牌形成阶段;二是“亦生亦师”教育初步形成阶段,将教改品牌向学校德育、学校课程、学校管理及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拓展阶段;三是“亦生亦师”教育深化阶段。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教育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延伸和拓展,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亦生亦师”教育体系。
【陶继新】七年多的探索,“亦生亦师”不但在师生那里形成了共识,也形成了你们学校的品牌。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知难而进的决心,没有为了学生发展而努力的志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可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你们破除了困难,迎来了收获。
【马鹏业】是的,凡是改革就必须有付出,下面我重点谈一谈我校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改品牌的一些具体做法。
事实上每项改革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青岛市自2001年起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我校也投身到改革中去,课堂上发生了些变化,但我感到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很多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大多数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思维下单项知识传授没有什么变化,致使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课堂上,初一新生发言还比较踊跃,初二就不大发言,初三根本不发言,我感到学生在学校收获的不是幸福快乐,而是一种学习兴趣丧失,追求的只有分数。再就是,老师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成绩可以不惜以牺牲学生的幸福和今后的发展为代价,平时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等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时有发生,可以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苦不堪言。再就是,学校的声誉危机突显,教学质量位于市中下游水平,学校凝聚力不强,几名优秀教师纷纷调走,初一新生报不满名,已经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2005年,青岛市教育部门组织了部分校长到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去考察学习,我感到这些学校硬件条件设施都比较弱,教师整体水平也不高,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却让我十分震撼,也就在那时,坚定了我推行教学改革的决心,我感到,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再不改学校就没有发展空间。
【陶继新】当学生苦不堪言的时候,考出好的成绩,只是当下的“风景”,一是不可能持久,二是会在学生的心理烙印下“伤疤”。前者的成绩,只作用于当下,也不可能形成长期的效应;后者的“伤疤”,不但会让学生疼在当下,还会疼在未来。所以,后来学校声誉每况愈下,当是一种必然。而看不见的,则是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减退。
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可贵之处,是让学生有了快乐的课堂经历,有了作为学习主人的愉悦感,也有了取得良好成绩的必然。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品质,积淀下了优质的心理。一个忧心于学生不能健康成长的校长,看到这样的课堂的时候,当然会“震撼”了。还不止于“震撼”,您还有了改革的决心与快速的行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