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交换生的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培石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学校与美国某高校的一学期交换项目,观察到很多与国内不一样的现象,思考良多。

    笔者去学校附近唯一的超市采购生活用品时发现,该超市居然有1/5的商柜在销售印有学校标记的专属产品。衣服、钥匙扣、拖鞋,甚至连垃圾桶上都印有学校的标志。穿梭于超市的学生和当地居民有不少都穿着“校服”。看来在这个城市里,不管是不是校园人,对大学文化都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当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能够无缝对接时,健康的大学文化才具备引领性,而校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也能让学子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笔者在美国求学时,恰逢美国学校橄榄球比赛。在赛前,学校会举办“壮行会”。当学生家长做完演讲后,在场所有人会一起舞动胳膊呼喊口号。开赛前大约3个小时,学校的草坪上开始热闹起来,本校学生、外地市民纷纷来到现场。当整个比赛进入高潮阶段后,乐队会奏起校歌,所有人跟随乐队唱起来。

    这些场景让笔者想起自己曾参加过的国内国庆阅兵的背景展示活动。历经3个月不畏风吹日晒的艰苦训练,只为10月1日的3个小时。犹记在活动结束的那一刻,尽管身心疲惫,但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感到光荣与自豪。那段经历向再多人诉说也不够尽兴。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国的大学生都需要集体荣誉感以证明有意义的存在。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在美求学期间,尤其让笔者觉得有趣的是:

    一是美方的大学很多事务是由学生来承担。宿舍管理人员全部都是在读学生,从办理入住手续到期末退房,所有的工作全权由他们来操作。想要竞选这些职位,只要把自己的简历投给校方并参加应聘即可。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学校管理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并使校园管理信息能有效流通并能正确对接官方管理数据。

    二是大学生可以轻易转学。转学手续简单,转到另一所学校后,学分依旧有效。这就好比是一个自由的竞争市场,每所大学都是竞争的商家,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则是顾客。顾客只会光临服务态度好,令人满意的商家。据介绍,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需要学生的学费来维持运作,为了吸引学生,并且留住他们,校方只能想尽办法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