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围着人才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三部高清电影一秒钟就可通过无线方式下载完成;机场安检不再是繁琐地挨个搜身检查,成像系统只需一秒钟就可以完成全身的扫描图像,还可以直接判断携带物品的成分……

    这些图景都将通过名为太赫兹的电磁波而实现。

    ■通讯员 陈志敏

    让我们先设想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三部高清电影一秒钟就可通过无线方式下载完成;机场安检不再是繁琐地挨个搜身检查,成像系统只需一秒钟就可以完成全身的扫描图像,还可以直接判断携带物品的成分……

    这些图景都将通过名为太赫兹的电磁波而实现,但太赫兹却是在我们所熟知的电磁波谱中唯一的一段空白区域,它在物理、化学、生物、电子、通信、航天、国防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被称为“本世纪的又一场科技前沿革命”。

    研究平台:高端、前沿、国际化

    两年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工程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80后青年陈晓行回到成都,进入设立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安心地跟着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盛纲进行目前科学界最为前沿的太赫兹研究。陈晓行在俄罗斯留学十年,攻读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曾因优异的成绩获得免费读博士的机会,研究电子材料理论。

    如今,在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里,像陈晓行这样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占到60%,它还吸引了一批国内太赫兹科学领域优势单位骨干研究人员,包括8位院士,5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成员等。

    中心成立于2012年6月,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国内多个相关领域机构共同组建,以其前沿、一流的研究平台及自由灵活的学术氛围吸引了高水平学术人才的加入。同时,它在人才培养、人员评价考核等机制方面也做了一些灵活探索,中心的工作和发展始终围着“人”转。

    合作机制: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012年6月,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正式组建成立,它不仅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作为核心协同单位,还吸引中电集团、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作为重点参与单位,按照“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太赫兹研究。

    中心成立后,得到了国际太赫兹领域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10位本领域国际顶尖科学家加入中心成立了国际咨询委员会。

    K.J.Button奖被称作是该领域的“诺贝尔奖”,中心主任刘盛纲院士也是该奖的获得者。中心成立后,Peter H.Siegel教授专门撰文发表题为“THz Pinoneer(国际太赫兹先驱者)”关于刘盛纲院士的传记,并多次提到中心在国际上推动太赫兹发展的相关事宜。刘盛纲院士认为,国际咨询委员会之所以能够吸引多名顶尖科学家的加入,源于对中心具有的研究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认可。

    被聘用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每年都会来中心进行学术咨询、访问、相关成果评定以及相关国际合作,通过报告形式与中心的研究者和学生探讨、分享最新研究发展。

    为了能更好地让我国太赫兹研究工作者与国际该领域专家沟通,中心还建立了“中国太赫兹研发网”信息网络平台,该网站已被列入世界太赫兹领域四大专业网站之一。

    电子菁英班:实行国内外多学科交叉导师制

    2012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联合面向电子科大本科生开设了“电子菁英班”,30名经过层层遴选的优秀本科生成为该班第一批学员,这批学生的培养方向正是太赫兹科学研究。

    副班主任刘頔威介绍,进入“电子菁英班”的本科生将通过“2+1+1”的培养模式得到专业成长。“前两年打基础,让他们掌握涉及太赫兹多门交叉学科的基础学科知识,拓宽视野,为今后深入研究做准备。第三年是单独培养,学生交流到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学习,接受研究生式的专业培养,完成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术的提升。最后一年除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外,重点是参与科研。”

    中心将选拔优秀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就进入课题组或加入大师级专家的团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形成研究型教学培养模式,在本科学习结束后直接进入到研究生阶段,以全过程培养实现本科、硕士、博士的一体化。

    为了更好地将科学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能力,将高端国际合作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中心还构建了“科学基础、应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国内外多学科交叉导师制”,即形成研究生主导师与导师组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导师组是由同一科研问题驱动、不同学科导师参与而组成的,并且导师组从国外院校引进国际导师进行指导。

    中心还采用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论坛、国内外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实训锻炼等多种方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力求通过优秀人才培养在这一新的国际前沿阵地和新的产业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