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职教中心: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护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翟帆

    在全国中职普遍遭遇招生难的今天,有这样一所学校,坚持“以细节为保障、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宗旨,培养出来的学生以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职业技能获得了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而高质量的就业更是带动了招生的良性循环,短短几年间,学校不仅走出招生困境,而且创造了一个专业年招生超千人的奇迹。这所学校就是辽宁省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从细节入手,以职业素养吸引用人单位

    来过凤城市职教中心的人,大多会对学校的课间操留下深刻印象——2000多名学生身着统一服装,男女生分别留着统一发型,做操的动作整齐划一。早操完毕,学生们按照指定路线,迈着雄赳赳的步伐,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教室。学生们那种仪式感和自豪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一半军事化的课间操训练,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省内外诸多兄弟学校前来学习。“训练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而兄弟学校的参观,更加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校长于传乙告诉记者。

    “职业学校为什么招生难?很大一个原因是家长对学校校风和学风的不信任。普高能让家长趋之若鹜,除了升学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管理严格。”于传乙决定从改变学风入手,将严格管理体现在学生一个个细小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学校制定了涵盖养成教育内容的《学生行为公约》,确定了“一理二量三观四动五评”的养成教育模式,即一个管理理念: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二个科学量化:班级量化管理,学生个人量化管理;树立三个正确观念: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参加四项基本活动:思想教育活动,文体活动,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五个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庭评价和社会评价。针对不同学期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养成教育目标,从一年级教育引导加管理逐步过渡到二年级的自觉遵守和习惯。“强制的约束是管理,自觉的习惯才是教育的结果。”于传乙如是说。在凤城职教中心,养成教育成为一条贯穿所有工作的教育主线。

    可仅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不足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还必须把良好习惯转化成较高职业素养,为此学校开设了职业道德课程,聘请企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在校园实训基地中进行强化。

    学生们的良好素质获得了社会和就业单位的认可,也为学校带来大量生源。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连续三年招生人数超千人。

    每到招生和就业季节,经常会有家长和用人单位来学校参观,进入校门那一刹那,或许他们心中还在摇摆,但是只要音乐响起,看到整齐优美的“千人课间操”和学生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来访者基本都能确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需求出发,以扎实技能赢得企业订单

    汽车增压器是凤城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市有100多家增压器及相关配件企业,产业规模及品种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市科技局新近制定的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方案。这份由政府统筹、科技牵头、教育协调的方案提出,以校企联合办学来解决当地企业技能工人缺乏和生产技术落后问题,凤城职教中心在其中承担着主要任务。

    于传乙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增压器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学校的机械专业结合企业需求增加了增压器原理与设计、增压器材料与铸造等课程,同时加强数控机床应用维修的技能实训。按照这个方案,学校机械专业今年将定向招收4个班,计160人。增压器企业须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学校与家长和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

    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每学期末都要安排技能考核。以学生人数最多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技能考核包括钢琴、舞蹈、声乐、口语、美工5项内容。学校各个实训中心晚间都对学生开放。华灯初上之时,走在职教中心的校园里,机加工实训中心机器轰鸣;汽车实训中心学生对照图纸拆装发动机;学前实训中心,舞蹈实训室里学生压腿、下腰,舞姿优美,钢琴实训室里飘出悠扬的琴声。

    学生们扎实适用的专业技能换来了用人单位的赞许。北京金色摇篮教育集团、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神龙实业总公司、丹东曙光汽车集团、凤城亿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160余家用人单位与学校建立了紧密联系。目前学校各专业订单培养率达到了84.59%,学校还与国内多家大型幼教机构签订了“教师培养基地”协议,一些用人单位在学校成立了冠名班,这些优秀企业所提供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无疑对学生和家长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以高水平就业服务回应学生和家长期盼

    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期盼,也是凤城职教中心的中心工作之一。

    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就业指导,利用政治课、就业课和就业讲座等载体组织学生学习就业政策、法律法规、劳动人事制度和就业制度,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择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程序和途径、择业渠道和就业范围。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职业思想不稳定,学校就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二年级学生相对稳定,但困惑较多,学校就侧重就业观念引导、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以良好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和竞争;三年级学生面临就业,缺少应聘技巧,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学校就设计专题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前教育,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专业特点准确定位。学校还在毕业生中进行模拟招聘,提高应聘技巧。

    学校及时搜集整理就业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适合学生就业的用人单位,下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每年春秋两季各召开一次校园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优质平台。

    在毕业生的就业推荐上,学校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二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毕业生就业推荐涉及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使就业推荐工作有章可循,做到“择优分层推荐”、“好学生好去处”,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还承诺,每个毕业生随时都可享受学校的就业信息服务及再就业推荐。

    学校还走进市场、走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学校在已有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就业登记表、毕业生跟踪记录、毕业生诚信记录等档案材料。

    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就业对口率达98%以上,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率达到97%以上。不少学生毕业后几年就独当一面,出现了一大批幼儿园园长、园长助理、教学主任和生产副厂长、车间主任以及创业典型。如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张瑜,经过几年打拼,在北京成立了8家连锁亲子园,不仅自己创业成功,还接纳了学校几十名毕业生就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