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把“站好讲台”当作应有的品行
——记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
他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情投入,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受到学生真心喜爱。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
除了学院教授之外,王炳林还有另外两个身份:学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从1986年毕业留校至今,他的“头衔”一直在变,但“思政课教师”这一身份却从未改变。他每年都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从本科生课程,到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全部讲授过,“站好讲台”是他身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懈追求。
在同事们眼中,王炳林不仅爱上课,而且会上课,他一上课仿佛“眼睛也亮了”。这种激情的背后是王炳林对学生的尊重。从教近30年来,同样的主题面对本科生、研究生、老师,受众不同,他举出的例子一定不重样。在王炳林看来,这是师者应该具有的品行。
“王老师的课为什么讲得好”,同事认为,因为王炳林有深厚的科研功底,他的课既有好的理论框架、宏观的视角,又有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王炳林有深厚的党史专业背景,所以他在讲解思政课时,大量使用党史实例,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与他的党史学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的博士论文《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当年曾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王炳林领衔学科建设,积极引进领军人物,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储备雄厚的师资力量。2012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凭借雄厚的实力,高居全国第六。如今,王炳林领衔整个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了“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松白头也要发挥余热
——记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李松林
手中一支笔粉,耕耘不辍,德高身正;心中一面旗帜,奋斗不息,大爱育人。37载寒暑,青松白头,他是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李松林。
自197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被破格评为教授,成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负责人,李松林教授至今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奋战了37个年头。
他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做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来做。他从学生存在的深层次实际问题出发,针对学生在信仰上的错误观念进行深入分析,并用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及革命先辈的信仰来说服学生,引导学生。
在教学中,李松林始终坚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爱国主义情怀与充满魅力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讲解深奥的理论问题。他过去每年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等多门课程。他的“四性教学法”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2008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又被评为2005—2008年度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学校)二等奖。
李松林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个人科研成果斐然,著作等身。其科研代表作有《中国共产党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及其经验研究》、《台湾政局60年》等。
如今,这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奋战了37年并矢志继续战斗的老兵,仍然骑着辆旧自行车,奔波于前往学校的路上。“我这株青松即使白了头也要努力发挥余热,我珍惜和享受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希望能在讲台上站好每一班岗,站到人生最后一班岗。这,将是我最大的幸福。”李松林说。
抒写新时期思政教师的风采
——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
他是2013年湖北省“十佳思政课教师”,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负责人,锐意改革,大胆探索,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大学思政课课程建设成为全国瞩目的教改实验地。他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
“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讲得精彩,而且还要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上齐头并进,在生活上活得健康充足,他应是一个幸福完满人生的积极叙事者。”佘双好教授如是说,如是做。
在学科建设中,佘双好认为,学院院长具有明确的学科建设责任,应努力提升自己对学科的贡献度。最近十年,他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出版《现代德育课程论》等学术著作10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他推动省校共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同时成功申报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为学科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
在思政课改革中,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综合性大学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模式,创新出一系列特色和品牌。
同时,他扎根教学,关注青年发展,成为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的引路人。
除了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和省委讲师团讲师等多重身份,佘双好还是学院篮球队队长、学院运动会“全能型”运动员,他还是一个和美家庭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他以他的实际行动,叙写着一个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命故事。
默默奉献达臻境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奉臻
37岁破格晋升教授,是全国思政教学能手比赛第一名;教学一流、科研一流、表达一流,是同行评价她最常用的话;她用知识的宽度、历史的深度、哲学的高度、逻辑的力度,发出了思政人的好声音,展示了思政人的职业美。她在讲台上默默奉献直到达到臻境,她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奉臻。
从教以来,徐奉臻先后为本、硕、博各类学生开设课程近20门,指导研究生20余人。2000年至今,坚持为全校博士生开设思政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6年至今,连续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几年,年均总学时在300至500学时之间。在思政课教学中,她拔新领异,围绕博士生思政课构建了“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等,围绕本科生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构建了“RMSD教学模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开放式—研究型—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
2013年,她带领课程组致力于完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三个教学模式,使其更具实效性与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清理和推介自己的教改经验,她将自己的思政课教学体会概括总结为“1个立足”、“2个诉求”、“3个沟通”、“4个结合”、“5个注意”、“6个需要”。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让她获得了多项奖励,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认可。
教学不是花拳绣腿,需要奠基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之上。因此,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是徐奉臻始终恪守的原则。在讲授思政课的14年中,她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十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
目前,她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唯一的“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理论人才入选者,先后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黑龙江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等。
矢志不渝推动案例教学
——记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马建青
他3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致力于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教书育人、心理咨询,付出了心血,赢得了尊敬,收获了光荣。他是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马建青。
马建青1982年毕业留校后不久就开始从事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至今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0余年。马建青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在思政课教学第一线。
马建青深知,要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思政理论课必须改革,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当前思政理论课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他率领教学团体,齐心合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又获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为了较好地掌握各地高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经验与问题,马建青问卷调研了全国近百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整改方案。他带领教学团体研制、编写了2009年版、2011年版和2013年版的教学案例集和实践教学方案,走过了从“引用”到“改编”再到“创作”的过程,案例的质量不断提高。马建青说,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有效运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从灌输到启发、单向到多向、被动到主动、认知到行动的转变。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评审专家组对马建青主持完成的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马建青既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经验,又有娴熟的心理咨询技术。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探索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解决工作、科研、婚恋、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深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学生们说:“我们为自己是马老师的弟子而自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