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素质教育 提升办学品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摄影队赴青海、宁夏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社会实践暨摄影创作活动

    学校利用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登台表演.

    素质教育在上世纪末开始推广,到了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又进一步强调,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

    如何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是无数教育人都在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北京市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单位更加当仁不让。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建设,促使学校进一步统筹思考,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各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凝聚理念,构筑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首先思考的是学校办学理念、目标应站在更高层面并发挥办学优势。学校在教职工中开展我所理解的化大附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路、教学策略等的解读与讨论,在学生中开展我所理解的化大附中校风、学风的解读与讨论。这些活动的开展,引领师生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大家认识到,学校创建素质教育示范校,就是要在进一步真正转变观念的先导下,着力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化,学校课改工作的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及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的优化等工作,真心实意地着眼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到对学生终生负责,对民族、社会负责。

     二、按照德育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全面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牢固树立“以德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的观念,学校德育真正做到了目标明确、内容规范、途径顺畅、特色鲜明。

    1.学校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把总目标具体分解为四个小目标,体现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又注意把握整体性和阶段性原则,即四个层次的德育目标在全校初、高中各个年级同时推进,但具体实施时要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阶段并依托不同的德育载体和不同的德育方法去推进。

    2.德育内容依照国家教育部门关于中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和学校德育目标要求确立。我们以国家教育部门规定为参照,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常规教育,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依照学校德育目标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的原则,构建了学校德育内容体系。

    学校分年级、分阶段确定教育内容主线,科学引导,多方渗透,使学校德育内容全面落实。例如,初一年级开展迈好中学第一步、初二年级开展迈好青春第一步、初三年级开展迈好人生第一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十分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一年级以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线,侧重抓好两个入轨:思想、纪律入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入轨。高二年级以自主、责任、协作为主线,侧重“学会负责”教育,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三年级以“理想、拼博”为主线,开展“全面创优,各个方面均成为全校学生楷模”活动,精心策划“成人仪式”,继续深化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有理想,有高考目标,有进取心。

    3.德育途径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先导,学生的自我成长是期待,主题教育活动是载体,学校文化是根基。

    学校倡导全员德育,明确提出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主动担负起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有关制度的讨论、制定,参与值周、值日等日常管理,参与过程考核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使命感,在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战胜的体验中,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把握各种良好的教育契机,注意挖掘每一项活动的教育内涵,找准教育点,将真诚、尊重、善良、宽容、感动、分享、同情、珍惜、回报等纯真的道德情感注入学生内心,让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情、动心、动行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思考、成长。学校倡导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开阔学生视野,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我们重视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尤其重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把校风优良看成是最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成效。

    4.学校构建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特色的校本德育机制,引领学生自我发展。通过积极、有效的班级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学习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实践,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落实在班级这一基本单位中,继而落实在全体学生的行为中。目前,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四个中心开展建设活动。一是“创设充满激励的班级环境”;二是“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三是“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四是“形成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深化课程改革,整体优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改革,必须抓实课程的整体优化。我们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学校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努力建构整体优化教学体系,以求真正获得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1.学校课程计划是学校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前提。我们对进入课改以来学校已有的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分析和调整。在坚持总课时与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结构遵守市、区规定和要求的原则下,加强了校本特色课程,体现了在课程建设的完善中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2.学校课程建设是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重要体现。我们坚持“四性一化”的课程建设方针,即“强化必修课的主导性、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性、增加选修课程的自主性、拓展活动课的多样性”和尝试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化”。学校精选20多门校本课程,对其中已成为学校特色优势的舞蹈、摄影、射箭、篮球等,采取固定和增加课时、指定选修的办法予以加强;对环保科技、简易机器人、书法、剪纸技艺等学生喜爱的课程,学校增强师资力量、增加物质条件予以支持。

    3.学校课程的教学实施是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核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明确提出了教师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在发展目标上,要求教师:①提高对学科体系、核心知识、学科本质以及学科教学价值的理解,能把握好“教什么”。②会把学术化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教育形态方面的内容,能处理好“怎么教”。在实施途径上,我们采取个人学习、探索,组室学习、研讨,专家辅导、指导,通过研究课、展示课、校内专题研讨、校外学习交流以及学年总结评比等活动,使“教什么”和“怎么教”扎实有效地进行和落实。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视课程评价是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保证。在质量监控方面,我们把阶段性质量监控和过程性质量监控相结合,既关注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也重视教师日常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课程评价,我们关注过程性、诊断性和激励性。对课程建设评价,我们注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对课程学习评价,我们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及时准确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

    四、立足校本,扎实开展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积极开展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

    “教”即教学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堂课的研究而展开。围绕研究课,教师可以进行现场说课、评课,也可以通过网络办公平台,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说一说”中亮观点、抖困惑、谈体会,各抒己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学”即学习型研修,以理论学习为着眼点。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倡导教师读专著,赏名著、诵经典、研课本,多读书、多思考,以开阔视野,充实底蕴,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研”即科研型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一个问题的研究而展开。学校组织开展的“基于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学校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被确定为朝阳区中小学德育体系课题的子课题。除了认真做好市、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外,各教研组都围绕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确定了本组的研究课题。

    五、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师资群体,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学校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把师德、教学思想、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指向,形成了“骨干带动、全员跟进、整体提高”的教师队伍成长局面。

    1.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组织开展“师德月”活动和师德专题学习、培训,表彰师德标兵树立榜样,使学校所有教职工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理解高尚师德的内涵,勉励自己除了具有深爱学生的人文情怀,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既重言传,又重身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