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续写江城职教新篇章
数控专业老师喻志刚给学生演示数控铣床的操作要领
机电专业老师贾双平指导学生操作自动化生产线创新平台
模具专业老师刘迎军给学生演示模具拆装
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大赛“金奖”的同学正在认真调试创新机器人
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4年武汉市劳动部门的工人技术学校。1979年,学校改办中专,定名武汉市机械工业学校。1981年,学校在中专基础上创办机械局职工大学和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1998年,学校正式在现址办学。2001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机电工程学校。2012年,正式划归武汉市教育部门直属管理。
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应运而生的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在武汉重教兴学的厚实土壤里蓬勃发展,成为了武汉职教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近年来,先后被授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群众满意中小学、招生先进单位、学生资助档案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2年隶属武汉市教育部门管理,同年6月,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将其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由此学校站到了职教改革的新起点上。
理论实践双重培养
中职生成了“香饽饽”
“我们几乎就没为找工作的事劳过神。”说这话的学生叫岳燊,来自武汉机电工程学校。眼下,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正在为工作四处奔波,而武汉机电工程学校的毕业生们却早已“高枕无忧”。本月初,该校12级机电专业全班52人,还没毕业就已被两家公司全部签走。
该校招毕办主任梅祥荣说,近年来,该校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8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都是被企业高薪聘用。“总是还没到毕业季,各路企业就主动找上了门儿。不少专业学生被对口公司整班录用的情况也频繁发生。”
因为在数控方面技术过硬,去年岳燊被武汉市教育部门选为中职学生代表,即将赴美国开展“超级课堂”展示及游学活动。“早在毕业前几个月,就有招聘企业主动找他,学校也想挽留他,但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是‘忍疼割爱’放手让他去了自己更爱的企业。”校长龙善寰介绍,岳燊当年的中考成绩足以上普高,但为了学个一技之长,最终还是选择了中职。
“把实践操作技能学扎实,才能掌握就业的主动权。”在机电学校的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课程就是实操。“在实训室里,老师带着我们把自己设计的创意一次次变为玩具模型、文具、杯具等实物,这个过程非常有成就感。”岳燊说。
其实,岳燊只是该校千千万万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学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提速,机电学校的学生已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基本上还未出校门就被预订一空。有企业直接来要人,也有企业要求与学校合建“定向培养班”。
“毕业生供不应求源于学校独特的育人模式。”龙善寰介绍,为了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在教学上做了许多创新。教师到工厂现场攻关,工厂技师来校上课,学校还作为工厂员工再教育培训基地等。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也不断升级。
“事实上,中职与大专、本科在学历上的优势差距已经越来越小。”近年来,该校不断根据市场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各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共荣、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了学校、行业、企业“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数控与模具构建了“校企对接,工学四融合”的培养模式;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构建了“岗位实景,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
“学校倡导技能加学历育人模式技能。”副校长黄卫山负责教学及培训工作。据他介绍,学生在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中掌握了谋生立足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各主要学科课程。100%的学生都在毕业时取得了“双证书”——中等职业学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文化课程没有落下,又达到行业职业标准要求,这就有了优质就业的敲门砖。
硬件师资双面提升
中职教育更加优质
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流程,遵循专业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与所学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照工学结合的指导原则,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六大部分组成,“以典型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25本,开发10门精品课程和1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教材形式的“立体化”。
以构建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全面推广“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各专业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法等,充分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教学环境是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硬件支撑。机电专业新建和改建10个工学情景化实训室,与企业合作研发生产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创新平台,占地面积仅为普通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设备的七分之一,价格是普通设备的九分之一,而且不易损坏,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数控专业完成数字化实训车间建设,建成“PLM体验中心”;模具专业与武汉帝康模具公司共建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研制多功能冲压机、五合一注塑机等设备,设计制造冷冲模16套、塑料模25套,配置模具虚拟拆装软件50个节点,方便学生先虚拟再实操的训练过程。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以学生的就业为优先目标,教会学生生存本领,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专业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升学前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份好工作。”该校党委书记肖鸿光说。
为此,机电学校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和纸质化考试单一评价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让学生和企业专家参与评价,从多方面、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加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综合能力水平。
“兴教之道在于兴师”,高层次教育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核。依托在企业设立的教师培训基地,该校为专业教师提供下厂实践机会,培养教师动手能力;依托引厂学校的企业,为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互动交流机会。两年来,该校专业教师参加下厂实践110人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96人次。依托平台,内培外引”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肖鸿光介绍,该校确定了3名专业教师为专业带头人和15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培训80人次,受训教师覆盖率90%。积极开展岗位练兵,让教师在参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编写、校本研究、实训基地改造等实际工作中提高专业能力。
根据实践教学需要,该校从企业引进19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其中2人为楚天技能名师。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师徒导学、典型引路、教学资源共享等举措,努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企业双向合作
产学特色硕果累累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又能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汉口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和理事长单位,机电学校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多次组织集团内学校和企业开展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推动校企联动、多元参与。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每年召开校企合作推进会,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专业建设。
本着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该校扩展了多种校企合作形式。与鸿准精密模具、蒂森克虏伯(中国)电梯、武重集团、武钢建工、武汉协和齿环、上海三菱电梯等企业合作开设“定向班”。与企业共同完成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教材编写。
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依托企业办学,该校在合作企业设立4个教师培训基地和21个学生实习基地。邀请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定向班学生授课,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