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需要讲不完的好故事
选自《狐狸的神仙》插图
优秀的文学是月亮,美好的童话甚至是太阳。让一个人在童年就听着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就会留在他的记忆里,长大以后,他的生命的语言一定是美好而高贵的。
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做一个讲述者,讲述儿童与阅读、与文学、与自然、与成长……这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本报记者 却咏梅
五月的春城,是浓浓淡淡的绿,时光在这里停下了脚步,穿城而过的盘龙江静静流淌,静静聆听这座城市的声音。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发起、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承办的第七届“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日前在美丽的昆明举行,主题为“儿童需要讲不完的故事”。朱永新、梅子涵、魏钢强、刘海栖、穆培华、李庆明等来自教育、儿童文学、出版诸多领域的名家,纷纷走上讲台为孩子们讲故事,精彩纷呈的示范课让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语文教师和听课的孩子们大呼“过瘾”。
当特级教师、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庆明用他高亢浑厚的声音朗诵起陈然烈士的《我的自白书》时,孩子们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当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局穆培华局长讲述绘本《植树的男人》时,孩子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只靠身体力行与蕴藏的品德,就能在大地留下壮丽的印记……朱永新教授精心挑选了《石头汤》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分享使人更加富足。同时也呼吁,只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儿童阅读推广就像煮一锅石头汤那么简单。
在推广阅读方面,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很有心得。校长黄海燕告诉记者,自2004年建校伊始,学校就以“阳光阅读计划”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坚持不懈地进行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独立阅读,组织读后感征文、童话剧演出、作家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阅读活动。“三四年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阅读量、知识面有了显著的变化,最重要是他们从内到外透出一种书香浸润的气质。”
用好故事唤醒儿童心灵的感动
有位作家说过,我们是否能被身边一些微小的事物所感动,是否会流泪,这是测试一个人心灵品质的PH试纸。特级教师、海贝中英文小学副校长唐朝霞认为,人类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获得了很多,但是也丢失了很多,丢失最多也最让人痛心的就是情感:激情、热情、悲悯之情等。“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带着孩子们走进文学作品去唤醒他们心灵的感动。有了这份感动,生命才有希望。”她说。
《外婆,你好吗》是梅子涵在外婆去世后写的一篇怀念外婆的文章,在公开课上,随着海贝小学熊静老师的讲述,孩子们沉醉在故事中,或低头沉思,或争相发言,或泪流满面。
“有时候流泪伤感也是享受,谁说有点伤感、让我们流泪的作品不适合儿童读呢?”梅子涵说自己1979年写的一个作品,当时让编辑们读得泪流满面,并获得了儿童文学奖的首奖。从此,他走上了儿童文学的创作道路。“1979年到现在多少年了,那样的故事今天让小孩看还能感动吗?让我意外的是,孩子们看了依然很感动。”
经常听人提到一个观念,儿童文学应该是快乐的、轻巧的,应该是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浮夸的或者可调侃的一种内容。但是在儿童文学作家、昆明学院余雷教授看来,儿童文学也可以是深刻的,甚至可以把那些残酷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物、情感、现象搁置其中。唐明霞深有同感:“这个社会是多元的,这些都是社会现实存在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讲的只是一面之词,那么孩子到了社会上,就会对许多事情不能接受和理解。所以文学作品需要让他们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意境,但是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种铮铮傲骨。”
其实,感动不只是让孩子流泪,有时还会触动其心灵,使他对生命有所感悟。朱永新说,这就是“栽种”,感动是要“栽种”的,把很多的感动给了儿童,儿童就可能成长为一个能够让别人感动的人。现在的人感动太少,那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来总是栽种着仇恨、怀疑、惊恐。社会的天空在哪里?在人的心里,心里是蓝的,天空就是蓝的。把感动给儿童,这是这个时代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
做好童书就是讲好故事
儿童阅读运动是近年来国际上掀起的一股教育改革风潮,旨在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于2007年在南昌倡导设立,先后在南昌、成都、宁波、郑州、深圳等地举办。随着这项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展开,全国涌现出一批儿童阅读推广人,他们来自于儿童教育、文学创作、心理学、出版等领域,活跃于学校、公共图书馆、社区,向成人传授讲故事的技巧、介绍如何选择优秀儿童文学书籍,或者直接向孩子讲述故事。这些儿童阅读推广人已成为中国童书界一种独立而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逐步改善着童书出版的结构品种,图画书近年来的兴盛就与儿童阅读推广人息息相关。
连续7年投入财力、人力举办这个公益性的阅读推广论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认为非常值得。他说:“坚持不懈做儿童阅读推广,是一家童书出版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它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的文化使命高度契合。儿童文学源于口头文学,‘讲故事’是儿童文学最本色的阅读推广方式。热心讲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就是希望把众多热心读者聚拢,形成童书界一股新锐而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而加快童书出版结构的优化及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这个努力的过程,我们很享受,也很满足!”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副总编魏钢强告诉记者,“儿童需要讲不完的故事”这句话,来自该社十多年前引进出版的德国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的巅峰之作《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两天和学生们一道分享的《犟龟》、《光屁股的大犀牛》也都是恩德的作品。
在魏钢强看来,出版儿童文学图书,就是让优秀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故事传播开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童书就是“讲故事”。老师们通过语言、音乐、画面等各种手段讲故事,我们搞出版、做编辑也需要调度各种手段才能把故事讲好。“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好一些,多加一点点的创意,编辑就要多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可这么做了,通常并不能改变图书的销量。但是我们觉得值得,因为编辑有提高、读者有实惠。我觉得,出版者有时很像《犟龟》里倔强的淘淘,认准目标就一步一步往前爬,不管前方是否一定有隆重的庆典等着自己。”魏钢强说。
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怎样艰难,依然有许多人乐于为中国的少年儿童孜孜不倦地讲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因为这些儿童阅读推广人知道,对于人生来说,念书是某一阶段的事,读书却是贯穿一生的事情。让儿童学会阅读,是让他们从小学会不断吸纳新知识,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本领,所以,儿童阅读推广不能只停留在优秀读物的推介和赏析上,儿童阅读终究是要过渡为成人阅读的。让儿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掌握阅读的好方法,拥有阅读的“好胃口”,这是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目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