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文化滋养学生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贾海宁 昌兵 崔勇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家长们陆续收到孩子写来的感恩信,大学生们在信中与父母拉家常、谈心事、话感恩。这一切变化源于山东师大正在开展的家风教育活动。

    近年来,山东师大充分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进入课堂、沁入心灵,渗透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成长。

    张梅是山东师大数学院2012级学生,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忙着去上“国学精粹八讲”课,“今天讲孔子,得赶快去,要不就没地方了,很多没选这门课的学生都来听课了”。记者随即跟随张梅来到教室,本来容纳200人的教室,已经坐满了学生,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

    “从2007年开始,学校就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教学体系,至今已经开设了112门传统文化课程,但仍然满足不了学生需求,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加大这方面课程的比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发扬光大。”山东师大副校长戚万学说。在育人实践中,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融于学生头脑。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山东师大还注意发挥好第二课堂在文化育人中的辐射引领作用。“新世纪讲坛”至今已举办500余场报告、讲座,直接听众达18万多人次,一大批国内文化名师纷纷登台,续千年文脉、诵永恒弦歌,让莘莘学子在浓郁的齐鲁文化熏陶中涵养气质、陶冶性情。

    “大学肩负着文化育人的神圣使命。要履行好这一使命,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细节。”山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向来生说。

    在采访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沁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孔亚琴是该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党员,每天早晨,她都会和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们一起手拿清洁工具,认真打扫校园的每一条道路,清扫宿舍楼、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不间断。谈起这些,孔亚琴感慨地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陶冶了情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个周三下午,山东师大附属小学一年级(1)班教室里就会传出国学诵读声。王路平和仇影作为山东师大国学传播班成员准时来到这里,为孩子们传授国学经典课程,还和同学们自发成立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班、传播班,走进社区、走进田间地头,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播撒在齐鲁大地上。

    多年来,山东师大坚持以“投身改革大潮,确立人生航标”为主题,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体科技法律卫生“四进社区”、“踏遍齐鲁山山水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169个,引导广大学生在文化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6支服务队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队,学校连续2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山东师大始终发挥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学科优势和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综合优势,结合山东文化地域特色,为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贡献。”山东师大党委书记商志晓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