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定海神针”应对“千变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复合型人才对专业选择有什么要求?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各项建设高度复杂化、综合化,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加强通识教育。为此,应当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探索通识教育的途径。在专业选择上,我们认为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事基础性学科类专业,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因为基础性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二是选择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如信息产业、商贸物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特别是涉外类的国际性服务产业,比如危机管理、国际谈判、国际法律法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跨国开发与管理类等,这一类型的职业非常需要复合型人才“多面手”的特点;三是新型交叉学科类的专业,如天津科技大学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因为偏重日语教学,本科生毕业后不仅计算机软件编程过关,而且日语听说读写应用流利,已经毕业的四届毕业生每次都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就职单位都是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著名中外软件公司及日资公司。还有“音乐治疗专业”,是一个由音乐艺术、心理学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有别于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本科阶段交叉专业因为学生专业知识“脚踩几枝”,符合就业市场对某一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独树一帜。当然,这些学生不同于在校时获得双学位的学生,他们的课程设置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充分为专业目标服务。

    创新人才对专业选择有什么要求?

    创新型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因此,对于这类人才可以选择的专业包括:一是技术类的相关专业,前沿的高精尖产业需要此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创意类的专业,如艺术设计、设计等方面。

    在专业以外,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学校的培养体系。一方面可在本科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逐步完善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如鼓励在校本科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选读辅修和双学位专业,并开设本科生科研基金,鼓励和资助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同时,高校还应高度重视本科生的国际交流,既可以加强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又可以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领导型人才对专业选择有什么要求?

    领导型人才的内涵其实应该界定得更加广泛一些,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政治领袖人物,或组织机构领袖人物,还应该包括文学、医学、经济、物理、化学、数学等各行业的卓越者,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公共知识分子等。针对政治领袖或组织领袖来说,可能需要选择管理类、国际关系、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专业;而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专业选择余地则相对宽泛。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领袖,在培养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融合,如传统文化知识、心理学、组织行为等,这些知识的获取除了个体需广泛涉猎相关书籍以外,还可以通过选修、辅修和双学位等手段来加以补充。

    (本栏文章作者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