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方文化滋养学子
本报讯(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周平尚)来自贵州的家庭困难学生赵飞,4年里兼职十几个,不仅所有学费生活费自理,还按月给家里寄钱;娄底女生刘四梅,边读书边照顾患结肠癌的父亲,父亲7次住院都全程陪护,孝德被传为佳话……在湖南科技学院,这批优秀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舜德学子”。
永州是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的发祥地,但这些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多年来或“慢慢遗失”或“开发不够”,湖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唐艳明介绍,他曾到当地中小学调研,发现能够较好地了解这些文化资源的学生不到2%。
一方面是学生工作难做,“高大上”、“空对空”的说理教化学生不喜欢;一方面是身边生动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闲而未用”。为什么不两者结合?近年来,学校利用地处永州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这一优势,用地方文化滋润学子成长成才,让学生工作更“接地气”。
为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发展与传播,学校先后成立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濂溪研究所等,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参加。仅舜文化研究所,就先后组织上百名学生成立国学读书会。同时,该校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下足功夫。所有学生,大一参观地方传统文化的景点,大二开设相关选修课,大三大四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中文系大三学生王俊文,来自辽宁大连,自述报到那天“走了半个小时山路才找到学校”,“内心非常失落”的他,在参观了舜帝陵、柳子庙、陶铸纪念馆、蘋州书院等景点,听了“宋明理学”、“周敦颐研究”、“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等专题讲座后,渐渐地爱上了永州,爱上了学校。认真读书之余,他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主持大小节目十几场,担任学生干部兢兢业业。今年年初被评为学校23名“无私奉献舜德学子”之一。
丰富多彩的活动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学校开设专门的文化讲坛,剖析与解读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定期举办永州传统文化艺术节,围绕民俗民风展示、古城文化体验等方面在全校开展系列活动。组建爱心服务社等公益社团,通过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文系的志愿者们,坚持29年照顾柳子街社区的孤寡老人,在这个“接力棒”中起重要作用的2010级女生李金金说,这样做是因为她牢记老师讲座中的一句话:世界上最美的动词是“帮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