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喜闻乐见 受教育润物无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 洪

    颜吾佴

    阎志坚

    郝立新

    黄心渊

    吴玉军

    程亚鹏

    罗昭正

    编者按

    为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全社会尤其是高校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去年11月开始至今年5月,由教育部新闻办、思政司指导,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公益作品征集活动。7月15日,在前期活动基础上,活动主办方组织召开“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现将与会代表发言摘编如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引申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讨主题,就是在视觉艺术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艺术形式体现的国家意志、文化诉求、精神导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根植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着眼于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以自信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大众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视觉艺术反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反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文化繁荣与精神塑造并重、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统一、审美活动与幸福生活统一。既要推动近期的文化繁荣,更要着眼长期的精神塑造,扎扎实实做好夯实文化建设根基的基础性工作。要让内涵与外延一致、内容与形式一致,内化与外现一致、精神与语言一致,保持在世界上、历史上的持久影响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真正成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这种美好生活的指标不仅是物质条件,更是审美与创造,让百姓接触、感受并参与到生活之美的创造之中,让幸福生活真正建立在审美之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通过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欣赏、视觉艺术讲座、视觉艺术创作、视觉艺术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公众的审美素养;更要通过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设计艺术、建筑与周围环境建设的公共艺术等途径,以贴近人们生活的方式,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水平;还要推动、建立和完善公共视觉艺术教育体系,促进社区和专门视觉艺术教育机构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专门视觉艺术教育机构、社区的视觉艺术教育等是一个完整的视觉艺术教育体系,应该形成既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觉艺术,需要加强视觉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鼓励视觉艺术领域的前瞻性探索,为国家视觉艺术发展战略提供咨询。促进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和创新方面出成果,既发扬传统文化优势,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以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为导引,以科学技术新发展为契机,实现新发展;促进在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方面出成果,将国际艺术潮流进行中国本土化改造,探索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特色之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征集活动体现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发展中心主任 阎志坚

    此次全国大学生公益作品征集活动的官网点击量达到400多万次,活动覆盖这么广泛,这么多学校关注、这么多学生参与,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这个活动,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第一,高校在社会主流意识或者主流文化的引导和构建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形势,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人才会聚、智力密集的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培育和宣传弘扬。学校组织学生来参加公益作品征集活动,不仅仅是对活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校的坚守,营造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学校的主体性、主力军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最具创造力、最具活力的群体,我们应该充分去挖掘发挥这个知识群体的正能量,这对整个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从这次活动看,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关照与关爱,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人格。活动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通过这个活动,对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第三,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把培育和践行很好地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既重视课堂教学,也重视实践教学,使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很好地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广大参与学生,实际上在展示和体现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大家在用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语言去感受、发现、表达一种正能量。

    第四,活动还要注重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是网络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我们中国大学生在线愿意在这样的活动中,给更多学校和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共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学生创作过程是润物无声的教育过程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 黄心渊

    本次全国大学生公益作品征集活动,参与征集活动的院校辐射很广,活动组织严谨,评审也做到了公正公平。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能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促进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目前在读的大学生们,基本是90后。他们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独立思考能力强;自主意识强;喜欢的内容、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地投入,很认真地去学习,花多少精力都可以;如果是不喜欢的内容,一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状态。学生参加公益作品征集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受教育过程。活动能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意义的工作,学生们在创作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学生群体最容易理解。这些作品其实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的传播。

    第二,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做一个完整的公益作品,不仅需要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学生们会主动想办法去做学科交叉,在交叉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很好地锻炼了团队意识,形成创新氛围。

    此外,这项征集活动也促进了教育公平,给资源相对缺乏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公益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 程亚鹏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想分享一下关于公益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的看法。

    其一,公益表现形式比较有寓意,引起人们的思考,有教育和启发的作用。一幅好的公益图片、一段感人的公益视频、一首触动人心的公益音频,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一泓清泉浸润心灵。如今,遍布北京市大街小巷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公益和宣传语,就是一面面镜子、一盏盏明灯,使得人们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行,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基本内容要求融入百姓生活。

    其二,近几年来,我国的设计师的确具备了与世界一流设计师平等对话与竞争的实力。但有一些“细节”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设计界“自娱自乐”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人认为公益可能就是一个图形创意作品,这种“假”过多注重其艺术表现功能,而忽视信息传达这一主要功能。我认为,设计不应该只注重艺术性,而应该以人为本。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作品要服务于社会。我们所讨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益”的课题就是对“设计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