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研力”提升“培训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赵准胜 纪秀君 刘文彧

    “改革前,教研和培训工作各自为政、互不统属。改革后,教研和培训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研更系统了,培训更解渴了。”吉林省教育学院院长张德利近日对记者说,这一切的变化,源自学院实施的“研培一体化”改革。

    当前,在全国大多数省市,教研机构和培训机构分设为两个单位,而在吉林,它们却同属一个单位,这种模式使得“研培一体化”的实施有了天然优势。吉林省教育学院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以“教研力”提升“培训力”,在“研培一体化”的体制和工作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从“分管”到“全责”:教研员实现双重角色定位

    作为一名老教研员,孟祥静在过去的30年没参加过任何系统培训,但前年却到北京参加了一场培训,这让他敏感地嗅到了“教研员更受重视了”的味道。

    当了20多年的教研员,在以往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孟祥静一直重复着“参与课程设计”、“受邀讲课”这一配合角色。但从去年开始,一切都变了,他不再是无事一身轻的参与者,而是负起全部责任的主导者。

    “现在,实行学科负责制,我是数学学科负责人,开班前期、中期、后期,我没有一个环节敢放松。”孟祥静说,去年暑假,他承担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既当行政班主任,又当业务班主任。

    面对教师培训频频出现“学员点个卯就跑”的现象,孟祥静放出大话:“试听两三天,如果觉得没价值,可以走。”如果没有在前期对农村教师需求的调研,没有在开班前根据学员的情况和需求调整课程方案,没有在开班后跟学员交朋友作出让每个人都有提高的方案,放出这样的大话,孟祥静是免不了尴尬的。

    教研员孙世梅也体会到了这种改变。“2011年前,教研是教研,培训是培训,教研员参与课程设计、做教学指导教师,属于友情支援,而班级管理、日常考核、评价等是由培训部门做的。2012年后,教师培训渐渐过渡到教研员全程投入。”孙世梅深有感触地说。

    发生在教研员身上的这些变化,是由学院逐步实施的“研培一体化”策略带来的。“当前,全国各地教育学院的发展趋势是,要么合并到师范大学,要么转到普通高校。我们学院独辟蹊径,独立存在,就必须找到特色发展之路,‘研培结合’正是最佳发力点。”张德利说。

    从“管理”到“服务”:时代呼唤教研理念更新

    “研培一体化”理念的提出和深化,是基于学院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几年前,教研和培训结合不够紧密,而且教研的行政化取向比较严重。”吉林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秦磊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多次在学院工作会议上强调“研培结合”,并逐步推动理念的渗透和实施。

    “教研室的成立,最早是为了对教学工作实施专业的、规范化的管理或控制,是教育行政部门部分权力的让渡,‘教学管理’曾经是其核心职能。”秦磊说,它的产生是以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及教学研究水平远高于教师,而教师接受专业扶持、专业指导的途径较为单一为前提的。

    但是,在信息咨询时代,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便利了,他们不再把渴求专业指导的目光单纯投放在教研员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织把重心从“管理”转移到“服务”,以专业权威的树立,强化对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显然是发展趋势之所在。教研和培训是两个轮子,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两个支点,差异在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而培训工作容易缺乏针对性,如能实现两个支点的交会,形成合力,发挥教研力量能摸清一线问题的优势,将会大大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考虑,学院确立了深化“研培结合”的理念,提出“教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培训”、“培训是教研工作的拓展和延伸”,从研培管理体制、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实施了教研和培训工作的一体化。

    从2012年开始,学院开始从整体上实施了“研培一体化”的体制建设,不仅从基层部门的体制改革上完成了教研和培训的整合,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综合教研部,以及民族教研部、职业教研部均更名为教研培训部,赋予教研和培训职能。此外,还从管理体制上加强了研培结合,把以前教研和培训工作的分片管理变为片、线结合的管理体制。

    从“学院派”到“研培式”:教师培训蹚出新路

    像许多教师培训工作者一样,宋胜杰在任培训中心副主任时也曾遇到过这样的苦恼:“教师们的留言反馈,有时让我们很寒心,我们精心设计课程,邀请全国最有名的专家讲课,但教师们并不买账,说听的时候热热乎乎的,走的时候没记住什么。”

    教师们不买账,是因为没解决其课堂实际问题。慢慢地,宋胜杰发现,教师是在一个每天跟学生在一起的“空间”工作,培训应该到真实的“空间”中去,找到教师的需求。

    教研员经常深入课堂,给教师教学把脉,其研究和指导功能,恰恰能够弥补培训还不够深入的问题。宋胜杰举例说,课堂教学中存在忽视基本素养培育的问题,比如说写字,在中考调研中,发现写字漂亮的和写字不好看的两种评分,平均分差距很大,“这说明写字作为基本素养,没有被教师关注,教师理念陈旧,把语文教学窄化了。于是,我们提出加强语文素养的教学,把其列入培训课程中。”“教研的力量进入培训,使培训课程能够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训中心主任宋海英说,这种基于问题、基于学科的培训,使培训找到了服务对象,针对性、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作为“研培一体化”培训的受益者,教师们感觉收获比以前多了。“这次培训从需求出发,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专家的引领,为我们开展园本教研,点亮了一盏明灯。”吉林省延吉市六一幼儿园李今兰参加培训后说。

    “现在,教研员在工作中主动思考培训了,有时会把教研活动嵌入到培训过程中,起到了教研引领培训、培训支撑教研的作用。”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龚玲说,学院承担的38个国培短期项目,凡是教研部门做培训的,匿名评估分数相对较高,其原因就是教研员平时调研跟教师接触多,了解一线教师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些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